摘要:對象代表一個異步操作,有三種狀態進行中已成功和已失敗。這時,前一個回調函數,有可能返回的還是一個對象即有異步操作,這時后一個回調函數,就會等待該對象的狀態發生變化,才會被調用。
Promise 的含義
基本用法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prototype.catch()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Promise.all()
Promise.race()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ject()
應用
Promise.try()
1.Promise 的含義
Promise,簡單說就是一個容器,里面保存著某個未來才會結束的事件(通常是一個異步reject resolve)
1.1特點
1.1.1對象的狀態不受外界影響。Promise對象代表一個異步操作,有三種狀態:pending(進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敗。
只有異步操作的結果,可以決定當前是哪一種狀態,任何其他操作都無法改變這個狀態。
1.1.2一旦狀態改變,就不會再變,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這個結果。
Promise對象的狀態改變,只有兩種可能:從pending變為fulfilled和從pending變為rejected。
如果改變已經發生了,你再對Promise對象添加回調函數(then,reject,resolved),也會立即得到這個結果。這與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點是,如果你錯過了它,再去監聽,是得不到結果的。
1.2缺點
1.2.1一旦新建,立刻執行,不能中斷。
1.2.2如果不設置回調函數,Promise內部拋出的錯誤,不會反應到外部
1.2.3當處于pending狀態時,無法得知目前進展到哪一個階段(剛剛開始還是即將完成
2.基本用法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異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Promise構造函數接受一個函數作為參數,該函數的兩個參數分別是resolve和reject。它們是兩個函數。(兩個函數的調用都放在本輪事件的末尾)
2.1resolved函數作用
把狀態變為成功,在異步操作成功后用,參數為異步操作的結果
2.2rejected函數作用
把狀態變為失敗,在異步失敗后用,參數為拋出的錯誤。
2.3Promise實例生成以后(狀態會變,成功或者失敗。然后調用then里得方法),可以用then方法分別指定resolved狀態和rejected狀態的回調函數。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例子:
function timeout(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ms, "done");
});
}
timeout(100).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上面代碼中,timeout方法返回一個Promise實例,表示一段時間以后才會發生的結果。過了指定的時間(ms參數)以后,Promise實例的狀態變為resolved,就會觸發then方法綁定的回調函數
2.4Promise 新建后就會立即執行。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
promis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resolved.");
});
console.log("Hi!");
// Promise
// Hi!
// resolved
上面代碼中,Promise 新建后立即執行,所以首先輸出的是Promise。然后,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將在當前腳本所有同步任務執行完才會執行,所以resolved最后輸出。
2.5異步加載圖片的例子。
function loadImageAsync(url)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t image = new Image(); image.onload = function() { resolve(image); }; image.onerror = function() { reject(new Error("Could not load image at " + url)); }; image.src = url;
});
}
上面代碼中,使用Promise包裝了一個圖片加載的異步操作。如果加載成功,就調用resolve方法,否則就調用reject方法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const handler = function() { if (this.readyState !== 4) { return; } if (this.status === 200) { resolve(this.response); } else { reject(new Error(this.statusText)); } }; const client = new XMLHttpRequest(); client.open("GET", url); client.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client.responseType = "json"; client.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client.send();
});
return promise;
};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console.log("Contents: " + json);
}, 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出錯了", error);
});
上面代碼中,getJSON是對 XMLHttpRequest 對象的封裝,用于發出一個針對 JSON 數據的 HTTP 請求,并且
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getJSON內部,resolve函數和reject函數調用時,都帶有參數。
如果調用resolve函數和reject函數時帶有參數,那么它們的參數會被傳遞給回調函數。reject函數的參數通常是Error對象的實例,表示拋出的錯誤;
2.6 resolve函數的參數除了正常的值以外,還可能是另一個 Promise 實例,比如像下面這樣。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
resolve(p1);
})
上面代碼中,p1和p2都是 Promise 的實例,但是p2的resolve方法將p1作為參數,即一個異步操作的結果是返回另一個異步操作。
注意,這時p1的狀態就會傳遞給p2,也就是說,p1的狀態決定了p2的狀態。如果p1的狀態是pending,那么p2的回調函數就會等待p1的狀態改變;如果p1的狀態已經是resolved或者rejected,那么p2的回調函數將會立刻執行。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fail")), 3000)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p1), 1000)
})
p2
.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or => console.log(error))
// Error: fail
上面代碼中,p1是一個 Promise,3 秒之后變為rejected。p2的狀態在 1 秒之后改變,resolve方法返回的是p1。由于p2返回的是另一個 Promise,導致p2自己的狀態無效了,由p1的狀態決定p2的狀態。所以,后面的then語句都變成針對后者(p1)。又過了 2 秒,p1變為rejected,導致觸發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
2.7注意,調用resolve或reject并不會終結 Promise 的參數函數的執行。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console.log(2);
}).then(r => {
console.log(r);
});
// 2
// 1
上面代碼中,調用resolve(1)以后,后面的console.log(2)還是會執行,并且會首先打印出來。這是因為立即 resolved 的 Promise 是在本輪事件循環的末尾執行,總是晚于本輪循環的同步任務。
2.8調用resolve或reject以后,Promise 的使命就完成了,后繼操作應該放到then方法里面,而不應該直接寫在resolve或reject的后面。所以,最好在它們前面加上return語句,這樣就不會有意外。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turn resolve(1);
// 后面的語句不會執行
console.log(2);
})
3.Promise.prototype.then()
Then接收判斷上一個then返回的新實例再是成功還是失敗來調用函數
它的作用是為 Promise 實例添加狀態改變時的回調函數。
then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是resolved狀態的回調函數,第二個參數(可選)是rejected狀態的回調函數
3.1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個新的Promise實例(注意,不是原來那個Promise實例)。因此可以采用鏈式寫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調用另一個then方法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return json.post;
}).then(function(post) {
// ...
});
上面的代碼使用then方法,依次指定了兩個回調函數。第一個回調函數完成以后,會將返回結果作為參數,傳入第二個回調函數。
3.2采用鏈式的then,可以指定一組按照次序調用的回調函數。這時,前一個回調函數,有可能返回的還是一個Promise對象(即有異步操作),這時后一個回調函數,就會等待該Promise對象的狀態發生變化,才會被調用。
4.Promise.prototype.catch()
4.1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或.then(undefined, rejection)的別名,用于指定發生錯誤時的回調函數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posts) {
// ...
}).catch(function(error) {
// 處理 getJSON 和 前一個回調函數運行時發生的錯誤
console.log("發生錯誤!", error);
});
上面代碼中,getJSON方法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如果該對象狀態變為resolved,則會調用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如果異步操作拋出錯誤,狀態就會變為rejected,就會調用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處理這個錯誤。
4.2另外,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如果運行中拋出錯誤,也會被catch方法捕獲
p.then((val) => console.log("fulfilled:", val))
.catch((err) => console.log("rejected", err));
// 等同于
p.then((val) => console.log("fulfilled:", val))
.then(null, (err) => console.log("rejected:", err))
等同例子
1.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throw new Error("test");
});
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Error: test
// 寫法一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try {
throw new Error("test");
} catch(e) {
reject(e);
}
});
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寫法二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ject(new Error("test"));
});
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比較上面兩種寫法,可以發現reject方法的作用,等同于拋出錯誤。
4.3如果 Promise 狀態已經變成resolved,再拋出錯誤是無效的。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ok");
throw new Error("test");
});
promise
.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ok
上面代碼中,Promise 在resolve語句后面,再拋出錯誤,不會被捕獲,等于沒有拋出。因為 Promise 的狀態一旦改變,就永久保持該狀態,不會再變了。
4.5Promise 對象的錯誤具有“冒泡”性質,錯誤總是會被下一個catch語句捕獲
getJSON("/post/1.json").then(function(post) {
return getJSON(post.commentURL);
}).then(function(comments) {
// some code
}).catch(function(error) {
// 處理前面三個Promise產生的錯誤
});
上面代碼中,一共有三個 Promise 對象:一個由getJSON產生,兩個由then產生。它們之中任何一個拋出的錯誤,都會被最后一個catch捕獲。
4.6跟傳統的try/catch代碼塊不同的是,如果沒有使用catch方法指定錯誤處理的回調函數,Promise 對象拋出的錯誤不會傳遞到外層代碼,即不會有任何反應。
例子
const someAsyncThing = func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下面一行會報錯,因為x沒有聲明 resolve(x + 2);
});
};
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 {
console.log("everything is great");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123) }, 2000);
// Uncaught (in promise)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 123
上面代碼中,someAsyncThing函數產生的 Promise 對象,內部有語法錯誤。瀏覽器運行到這一行,
會打印出錯誤提示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但是不會退出進程、終止腳本執行,2 秒之后還是會輸出123。
這就是說,Promise 內部的錯誤不會影響到 Promise 外部的代碼,通俗的說法就是“Promise 會吃掉錯誤
4.6.1Node 有一個unhandledRejection事件,專門監聽未捕獲的reject錯誤,上面的腳本會觸發這個事件的監聽函數,可以在監聽函數里面拋出錯誤。
process.on("unhandledRejection", function (err, p) {
throw err;
});
上面代碼中,unhandledRejection事件的監聽函數有兩個參數,第一個是錯誤對象,第二個是報錯的 Promise 實例,它可以用來了解發生錯誤的環境信息 會終止程序
4.7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solve("ok");
setTimeout(function () { throw new Error("test") }, 0)
});
promise.then(function (value) { console.log(value) });
// ok
// Uncaught Error: test
上面代碼中,Promise 指定在下一輪“事件循環”再拋出錯誤。到了那個時候,Promise 的運行已經結束了,所以這個錯誤是在 Promise 函數體外拋出的,會冒泡到最外層,成了未捕獲的錯誤
4.8一般總是建議,Promise 對象后面要跟catch方法,這樣可以處理 Promise 內部發生的錯誤。catch方法返回的還是一個 Promise 對象,因此后面還可以接著調用then方法。
const someAsyncThing = func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下面一行會報錯,因為x沒有聲明 resolve(x + 2);
});
};
someAsyncThing()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oh no", error);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carry on");
});
// oh no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 carry on
上面代碼運行完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會接著運行后面那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如果沒有報錯,則會跳過catch方法。
Promise.resolve()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oh no", error);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carry on");
});
// carry on
4.9catch方法之中,還能再拋出錯誤。
const someAsyncThing = func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下面一行會報錯,因為x沒有聲明 resolve(x + 2);
});
};
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 {
return someOtherAsyncThing();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oh no", error);
// 下面一行會報錯,因為 y 沒有聲明
y + 2;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carry on");
});
// oh no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碼中,catch方法拋出一個錯誤,因為后面沒有別的catch方法了,導致這個錯誤不會被捕獲,也不會傳遞到外層。如果改寫一下,結果就不一樣了。
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 {
return someOtherAsyncThing();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oh no", error);
// 下面一行會報錯,因為y沒有聲明
y + 2;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carry on", error);
});
// oh no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 carry on [ReferenceError: y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碼中,第二個catch方法用來捕獲前一個catch方法拋出的錯誤。
5.Promise.prototype.finally()
finally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對象最后狀態如何,都會執行的操作。
下面是一個例子,服務器使用 Promise 處理請求,然后使用finally方法關掉服務器。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finally(server.stop)
5.1finally方法的回調函數不接受任何參數,這意味著沒有辦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狀態到底是fulfilled還是rejected。這表明,finally方法里面的操作,應該是與狀態無關的,不依賴于 Promise 的執行結果。
5.2Promise.prototype.finally = function (callback) {
let P = this.constructor;
return this.then(
value => P.resolve(callback()).then(() => value), reason => P.resolve(callback()).then(() => { throw reason })
);
};
上面代碼中,不管前面的 Promise 是fulfilled還是rejected,都會執行回調函數callback。
從上面的實現還可以看到,finally方法總是會返回原來的值。
// resolve 的值是 undefined
Promise.resolve(2).then(() => {}, () => {})
// resolve 的值是 2
Promise.resolve(2).finally(() => {})
// reject 的值是 undefined
Promise.reject(3).then(() => {}, () => {})
// reject 的值是 3
Promise.reject(3).finally(() => {})
6.Promise.all()
Promise.all方法用于將多個 Promise 實例,包裝成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
const p = Promise.all([p1, p2, p3]);
上面代碼中,Promise.all方法接受一個數組作為參數,p1、p2、p3都是 Promise 實例
如果不是,就會先調用下面講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將參數轉為 Promise 實例,再進一步處理。
(Promise.all方法的參數可以不是數組,但必須具有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個成員都是 Promise 實例。)
6.1p的狀態由p1、p2、p3決定,分成兩種情況。
對的返回全部,錯的只返回第一個
(1)只有p1、p2、p3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p的狀態才會變成fulfilled,此時p1、p2、p3的返回值組成一個數組,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2)只要p1、p2、p3之中有一個被rejected,p的狀態就變成rejected,此時第一個被reject的實例的返回值,會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 生成一個Promise對象的數組
const promises = [2, 3, 5, 7, 11, 13].map(function (id) {
return getJSON("/post/" + id + ".json");
});
Promise.all(promises).then(function (posts) {
// ...
}).catch(function(reason){
// ...
});
上面代碼中,promises是包含 6 個 Promise 實例的數組,只有這 6 個實例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或者其中有一個變為rejected,才會調用Promise.all方法后面的回調函數。
const databasePromise = connectDatabase();
const booksPromise = databasePromise
.then(findAllBooks);
const userPromise = databasePromise
.then(getCurrentUser);
Promise.all([
booksPromise,
userPromise
])
.then(([books, user]) => pickTopRecommendations(books, user));
上面代碼中,booksPromise和userPromise是兩個異步操作,只有等到它們的結果都返回了,才會觸發pickTopRecommendations這個回調函數
6.2實例自己有reject不會觸發all的catch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hello");
})
.then(result => result)
.catch(e => e);
const p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row new Error("報錯了");
})
.then(result => result)
.catch(e => e);
Promise.all([p1, p2])
.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 => console.log(e));
// ["hello", Error: 報錯了]
上面代碼中,p1會resolved,p2首先會rejected,但是p2有自己的catch方法,該方法返回的是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p2指向的實際上是這個實例。該實例執行完catch方法后,也會變成resolved,導致Promise.all()方法參數里面的兩個實例都會resolved,因此會調用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而不會調用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
如果p2沒有自己的catch方法,就會調用Promise.all()的catch方法。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hello");
})
.then(result => result);
const p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row new Error("報錯了");
})
.then(result => result);
Promise.all([p1, p2])
.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 => console.log(e));
// Error: 報錯了
7.Promise.race()
Promise.race方法同樣是將多個 Promise 實例,包裝成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
返回值的是第一個改變狀態的返回值
7.1Promise.race方法的參數與Promise.all方法一樣,如果不是 Promise 實例,就會先調用下面講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將參數轉為 Promise 實例,再進一步處理。
例子
,如果指定時間內沒有獲得結果,就將 Promise 的狀態變為reject,否則變為resolve。
const p = Promise.race([
fetch("/resource-that-may-take-a-while"),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request timeout")), 5000)
})
]);
p
.then(console.log)
.catch(console.error);
上面代碼中,如果 5 秒之內fetch方法無法返回結果,變量p的狀態就會變為rejected,從而觸發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
8.Promise.resolve()
將現有對象轉為 Promise
const jsPromise = Promise.resolve($.ajax("/whatever.json"));
上面代碼將 jQuery 生成的deferred對象,轉為一個新的 Promise 對象。
Promise.resolve等價于下面的寫法。
Promise.resolve("foo")
// 等價于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foo"))
8.1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參數分成四種情況
(1)參數是一個 Promise 實例
如果參數是 Promise 實例,那么Promise.resolve將不做任何修改、原封不動地返回這個實例。
(2)參數是一個thenable對象
thenable對象指的是具有then方法的對象,比如下面這個對象。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Promise.resolve方法會將這個對象轉為 Promise 對象,然后就立即執行thenable對象的then方法。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let p1 = Promise.resolve(thenable);
p1.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42
});
上面代碼中,thenable對象的then方法執行后,對象p1的狀態就變為resolved,從而立即執行最后那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輸出 42。
(3)參數不是具有then方法的對象,或根本就不是對象
如果參數是一個原始值,或者是一個不具有then方法的對象,則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 對象,狀態為resolved。
const p = Promise.resolve("Hello");
p.then(function (s){
console.log(s)
});
// Hello
上面代碼生成一個新的 Promise 對象的實例p。由于字符串Hello不屬于異步操作(判斷方法是字符串對象不具有 then 方法),返回 Promise 實例的狀態從一生成就是resolved,所以回調函數會立即執行。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參數,會同時傳給回調函數。
(4)不帶有任何參數
Promise.resolve()方法允許調用時不帶參數,直接返回一個resolved狀態的 Promise 對象。
所以,如果希望得到一個 Promise 對象,比較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調用Promise.resolve()方法。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p.then(function () {
// ...
});
上面代碼的變量p就是一個 Promise 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立即resolve()的 Promise 對象,是在本輪“事件循環”(event loop)的結束時執行,而不是在下一輪“事件循環”的開始時。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ree");
}, 0);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two");
});
console.log("one");
// one
// two
// three
上面代碼中,setTimeout(fn, 0)在下一輪“事件循環”開始時執行,Promise.resolve()在本輪“事件循環”結束時執行,console.log("one")則是立即執行,因此最先輸出。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方法也會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該實例的狀態為rejected。
const p = Promise.reject("出錯了");
// 等同于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出錯了"))
p.then(null, function (s) {
console.log(s)
});
// 出錯了
上面代碼生成一個 Promise 對象的實例p,狀態為rejected,回調函數會立即執行。
注意,Promise.reject()方法的參數,會原封不動地作為reject的理由,變成后續方法的參數。這一點與Promise.resolve方法不一致。
const thenable = {
then(resolve, reject) {
reject("出錯了");
}
};
Promise.reject(thenable)
.catch(e => {
console.log(e === thenable)
})
// true
上面代碼中,Promise.reject方法的參數是一個thenable對象,執行以后,后面catch方法的參數不是reject拋出的“出錯了”這個字符串,而是thenable對象。
應用
加載圖片
我們可以將圖片的加載寫成一個Promise,一旦加載完成,Promise的狀態就發生變化。
const preloadImage = function (path)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const image = new Image(); image.onload = resolve; image.onerror = reject; image.src = path;
});
};
Generator 函數與 Promise 的結合
使用 Generator 函數管理流程,遇到異步操作的時候,通常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function getFoo ()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resolve("foo");
});
}
const g = function* () {
try {
const foo = yield getFoo(); console.log(foo);
} catch (e) {
console.log(e);
}
};
function run (generator) {
const it = generator();
function go(result) {
if (result.done) return result.value; return result.value.then(function (value) { return go(it.next(value)); }, function (error) { return go(it.throw(error)); });
}
go(it.next());
}
run(g);
上面代碼的 Generator 函數g之中,有一個異步操作getFoo,它返回的就是一個Promise對象。函數run用來處理這個Promise對象,并調用下一個next方法。
Promise.try()
實際開發中,經常遇到一種情況:不知道或者不想區分,函數f是同步函數還是異步操作,但是想用 Promise 來處理它。因為這樣就可以不管f是否包含異步操作,都用then方法指定下一步流程,用catch方法處理f拋出的錯誤。一般就會采用下面的寫法。
Promise.resolve().then(f)
上面的寫法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f是同步函數,那么它會在本輪事件循環的末尾執行。
const f = () => console.log("now");
Promise.resolve().then(f);
console.log("next");
// next
// now
上面代碼中,函數f是同步的,但是用 Promise 包裝了以后,就變成異步執行了。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讓同步函數同步執行,異步函數異步執行,并且讓它們具有統一的 API 呢?回答是可以的,并且還有兩種寫法。第一種寫法是用async函數來寫。
const f = () => console.log("now");
(async () => f())();
console.log("next");
// now
// next
上面代碼中,第二行是一個立即執行的匿名函數,會立即執行里面的async函數,因此如果f是同步的,就會得到同步的結果;如果f是異步的,就可以用then指定下一步,就像下面的寫法。
(async () => f())()
.then(...)
需要注意的是,async () => f()會吃掉f()拋出的錯誤。所以,如果想捕獲錯誤,要使用promise.catch方法。
(async () => f())()
.then(...)
.catch(...)
第二種寫法是使用new Promise()。
const f = () => console.log("now");
(
() => new Promise(
resolve => resolve(f())
)
)();
console.log("next");
// now
// next
上面代碼也是使用立即執行的匿名函數,執行new Promise()。這種情況下,同步函數也是同步執行的。
鑒于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需求,所以現在有一個提案,提供Promise.try方法替代上面的寫法。
const f = () => console.log("now");
Promise.try(f);
console.log("next");
// now
// next
事實上,Promise.try存在已久,Promise 庫Bluebird、Q和when,早就提供了這個方法。
由于Promise.try為所有操作提供了統一的處理機制,所以如果想用then方法管理流程,最好都用Promise.try包裝一下。這樣有許多好處,其中一點就是可以更好地管理異常。
function getUsername(userId) {
return 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function(user) {
return user.name;
});
}
上面代碼中,database.users.get()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如果拋出異步錯誤,可以用catch方法捕獲,就像下面這樣寫。
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
.catch(...)
但是database.users.get()可能還會拋出同步錯誤(比如數據庫連接錯誤,具體要看實現方法),這時你就不得不用try...catch去捕獲。
try {
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
.catch(...)
} catch (e) {
// ...
}
上面這樣的寫法就很笨拙了,這時就可以統一用promise.catch()捕獲所有同步和異步的錯誤。
Promise.try(() => 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
.catch(...)
事實上,Promise.try就是模擬try代碼塊,就像promise.catch模擬的是catch代碼塊。
9.Promise.reject()
10.應用
11.Promise.try()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05837.html
摘要:示例運行函數彈出彈出函數接收參數,返回值。其中,返回一個對象,是的返回值,代表函數是否執行完成。 ES6特性介紹(下) ES6新的標準,新的語法特征:1、變量/賦值2、函數3、數組/json4、字符串5、面向對象6、Promise7、generator8、ES7:async/await 《【Web全棧課程二】ES6特性介紹(上)》見:https://segmentfault.com/a...
摘要:前言本文是對于異步系列第一篇里提到的模型中,所提到的任務隊列的展開分析正文說明以下代碼均使用瀏覽器運行關于瀏覽器表現的差異在最后做補充。的函數執行過程,重復前面的步驟,因此輸出此時執行棧和均為空,存儲著兩個的回調函數。 前言 本文是對于異步系列第一篇里提到的evenloop模型中,所提到的任務隊列(task queues)的展開分析 正文 說明:以下代碼均使用chrome瀏覽器運行 關...
摘要:異步執行可以用回調函數實現。全成功也可以通過解構數組的方式,將展開賦值。可以依次拿到每個結果。放棄暫時放棄執行相當于創建了一個對象。代表是否完成,代表函數完成,已經到終點。是因為最終的結果需要在最后的時候返回最終結果 prosime 在JavaScript的世界中,所有代碼都是單線程執行的。由于這個缺陷,導致JavaScript的所有網絡操作,瀏覽器事件,都必須是異步執行。異步執行可以...
摘要:函數會在異步操作成功完成時被調用,并將異步操作的返回值作為參數傳遞到外部。方法的返回值方法總是返回一個新的對象,多次調用方法,默認返回一個一個空的對象使用來來返回。 promise是什么 官網解釋 promise 表示一個異步操作的最終結果。 翻譯 ==可以將promise理解為一個狀態機==,它存在三種不同的狀態,并在某一時刻只能有一種狀態 pending 表示還在執行 reso...
摘要:前言異步編程模式在前端開發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新標準的到來,處理異步數據流又有了新的方案。接下來我們介紹這兩種處理異步編程的方案。仍在繼續執行,但執行結果將被丟棄。使得異步代碼看起來像同步代碼,再也沒有回調函數。 前言 異步編程模式在前端開發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從最開始的XHR到封裝后的Ajax都在試圖解決異步編程過程中的問題。隨著ES6新標準的到來,處理異步數據流又有了新...
閱讀 799·2021-11-12 10:36
閱讀 3382·2021-09-08 10:44
閱讀 2748·2019-08-30 11:08
閱讀 1407·2019-08-29 16:12
閱讀 2677·2019-08-29 12:24
閱讀 901·2019-08-26 10:14
閱讀 686·2019-08-23 18:32
閱讀 1176·2019-08-23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