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磨煉邏輯推導能力。思路對于計算機而言,最好的推理辦法就是枚舉法,因為只要答案唯一,我們就一定可以得出真相。那么,是誰打破了花瓶思路同案件二的分析,基本思路是枚舉法,所給的條件是打破花瓶的孩子一定在撒謊。當然由于是全排列,所以初值必須給好。
讀完這篇博客你可以收獲什么?
①巧妙的遞歸。
②磨煉邏輯推導能力。
③鍛煉將人腦思考過程轉化為計算機語言的能力。
④如何在時間復雜度為 O(n!) 內生成下排列組合數。
話不多說說,偵探們我們這就開始推理。???♂?
???作者概況:? 就讀南京郵電大學努力學習的大一小伙
???聯系方式:2879377052(QQ小號)? ? ? ? ? ? ?
???資源推薦:C語言從入門到進階
???今日書籍分享:??《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 ? 三十天有效
目錄
日本某地發生了一件謀殺案,警察通過排查確定殺人兇手必為4個嫌疑犯的一個。
以下為4個嫌疑犯的供詞:
A說:不是我。
B說:是C。
C說:是D。
D說:C在胡說
已知3個人說了真話,1個人說的是假話。
現在請根據這些信息,寫一個程序來確定到底誰是兇手。
【思路】
①對于計算機而言,最好的推理辦法就是枚舉法,因為只要答案唯一,我們就一定可以得出真相。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枚舉所有的情況。
②再判斷所枚舉的情況是否滿足三個人說真話,三個人說假話的條件
③我們怎么實現判斷說真話的數量呢?很簡單,根據邏輯判斷符,為真則表達式的值為1,為假表達式的值為0,所以我們只要使得最終各個表達式的值相加為3即可得出真相。
【辦案】
int main(){ char killer; for (killer = "A"; killer <= "D"; killer++) { int cnt = 0; if (killer != "A") cnt++; if (killer == "C") cnt++; if (killer == "D") cnt++; if (killer != "D") cnt++; if (cnt == 3) { printf("killer = %c", killer); break; } } return 0;}
【破案了】
家里有A,B,C,D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把花瓶打碎了。
A說:我沒有打破花瓶。
B說:是我打破的。
C說:不是A打破的。
D說:不是B打破的。
已知,打破花瓶的孩子一定在撒謊,但是其他人不確定。那么,是誰打破了花瓶?
【思路】同案件二的分析,基本思路是枚舉法,所給的條件是打破花瓶的孩子一定在撒謊。但這題其實還有點小技巧,因為沒打破花瓶的人說的話可真可假,所以他們說的話本身沒有意義。
【辦案】
int main(){ char killer = 0; for (killer = "A"; killer <= "D"; killer++) { int ans[4] = { 1,1,1,1 };//默認都說真話 ans[killer - "A"] = 0;//兇手說假話 switch (killer) { case "A": if (ans[killer - "A"] == (killer != "A"))//相等說明沒有矛盾,根據答案唯一可知誰是兇手 { printf("killer = %c", killer); goto over; } break; case "B": if (ans[killer - "A"] == (killer == "B")) { printf("killer = %c", killer); goto over; } break; case "C": if (ans[killer - "A"] == (killer != "A")) { printf("killer = %c", killer); goto over; } break; case "D": if (ans[killer - "A"] == (killer != "B")) { printf("killer = %c", killer); goto over; } break; } }over: return 0;}
?【破案了】
?
前兩道案件都是開胃菜,用腦子空想都能想出來。但下面這個案件就要復雜的多了
5位運動員參加了10米臺跳水比賽,有人讓他們預測比賽結果:
A選手說:B第二,我第三;
B選手說:我第二,E第四;
C選手說:我第一,D第二;
D選手說:C最后,我第三;
E選手說:我第四,A第一;
比賽結束后,每位選手都說對了一半,請編程確定比賽的名次。
?【思路】雖然題目復雜了很多,但我們依然可以延續案件一的枚舉思想:管他這么多,枚舉就完事了。只要能保證條件——只說對一般即可。
【注意點】枚舉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名次不能重復,所以在每次枚舉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保證名次沒有重復,否則continue。
【辦案】
int main(){ int f[6] = {0}; int a = 0, b = 0, c = 0, d = 0, e = 0; for (a = 1; a <= 5; a++) { f[a] = 1; for (b = 1; b <= 5; b++) { if (f[b]) continue; f[b] = 1; for (c = 1; c <= 5; c++) { if (f[c]) continue; f[c] = 1; for(d = 1; d <= 5; d++) { if (f[d]) continue; f[d] = 1; for (e = 1; e <= 5; e++) { if (f[e]) continue; if ((b == 2) + (a == 3) == 1 && //B第二,我第三 (b == 2) + (e == 4) == 1 && //我第二,E第四 (c == 1) + (d == 2) == 1 && //我第一,D第二 (c == 5) + (d == 3) == 1 && //C最后,我第三 (e == 4) + (a == 1) == 1) //我第四,A第一 { printf("a = %d, b = %d, c = %d, d = %d, e= %d",a,b,c,d,e); goto over;//跳出多重循環用goto最好 } f[e] = 0; break; } f[d] = 0; } f[c] = 0; } f[b] = 0; } f[a] = 0; }over: return 0;}
【破案了】
?案子雖然是結了,但上面的代碼寫的也太矬了,怎么能體現出優秀程序員的深厚功底呢?我們來試著改進一下。
【改進①】
上面判斷是否重復的過程實際是哈希表思想的運用,即數組下標與元素一一映射,不太會,看看這篇博客【跟著英雄學算法第⑤天】計數法——附Leetcode刷題題解(C語言實現)。
但是,我們注意到判斷是否重復只有兩種情況,用01即可一反映,沒必要用一個數組去存儲。因此我們可以聯想二進制,用一個數的二進制某一位為0還是1反映是否重復。這里運用到哈希中的位圖。將原來需要一個數組的空間壓縮到只需要一個int即可。
(我們這里封裝一個函數來實現,每次判斷時調用函數即可)
int check_data(int*p){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5; i++) { tmp |= 1 << (p[i] - 1); } return tmp == 0B11111; //tmp每次或上一位1,p[i]如果是1~5都有,則1<<1到1<<5都或上的結果將會是00111110,如果有并列,則一定會至少卻其中一個1,結果就不會是00111110,所以可以判斷tmp最終的結果是不是這個數字來判斷有沒有重復。}
?【改進②】
上面循環的代碼看起來很冗長,但其實本質上有很多的代碼都是重復的,因此我們可以使用遞歸思想來減少代碼。
int check_data(int*p){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5; i++) { tmp |= 1 << (p[i] - 1); } return tmp == 0B11111;}void diveRank(int* p, int n){ if (n >= 5) { if (!check_data(p)) return; if ((p[1] == 2) + (p[0] == 3) == 1 && (p[1] == 2) + (p[4] == 4) == 1 && (p[2] == 1) + (p[3] == 2) == 1 && (p[2] == 5) + (p[3] == 3) == 1 && (p[4] == 4) + (p[0] == 1) == 1) { for (int i = 0; i < 5; i++) { printf("%d ", p[i]); } putchar("/n"); } return; } for (p[n] = 1; p[n] <= 5; p[n]++) { diveRank(p,n + 1); }}int main(){ int p[5] = {0}; diveRank(p, 0); return 0;}
【理解】
遞歸時一層一層理解。首先生成p[0],p[0]有1~5五種取法,對于每一種取法p[1]也有5種取法,依次類推,實現【辦案】中的循環效果。
【究極改進】
遞歸雖然使得代碼行數看起來更少,但是時間復雜度仍然是O(n^n),那如何降低到O(n!)呢?我們可以進一步優化遍歷方式,每次直接生成1~5的全排列數
先上代碼,可能有點難理解。
void swapArgs(int* a, int* b) //交換函數{ int tmp; tmp = *a; *a = *b; *b = tmp;}void diveRank(int* p, int n){ if (n >= 5) //此時的n也是用來控制循環層數的。 { if ((p[1] == 2) + (p[0] == 3) == 1 && //B第二,我第三 (p[1] == 2) + (p[4] == 4) == 1 && //我第二,E第四 (p[2] == 1) + (p[3] == 2) == 1 && //我第一,D第二 (p[2] == 5) + (p[3] == 3) == 1 && //C最后,我第三 (p[4] == 4) + (p[0] == 1) == 1) //我第四,A第一 //由于此時是執行的全排列,所以查重也省了。 { for (int i = 0; i < 5; i++) { printf("%d ", p[i]); } putchar("/n"); } return; } int i; for (i = n; i < 5; i++) //這個遞歸方式就完成了對1~5的全排列,方法是從后向前不停的執行交換。可以參考改進二和原代碼,將這個遞歸程序寫回成循環后,可以更好的理解。 { swapArgs(p + i, p + n); diveRank(p, n + 1); swapArgs(p + i, p + n); }}int main(){ int p[5] = { 1, 2, 3, 4, 5 }; //當然由于是全排列,所以初值必須給好。 diveRank(p, 0); return 0;}
【理解】
?在核心代碼處我分別打印交換時的i,n的值,第一次交換后第二次的序列,以及每次 n >= 5時進入判斷語句參與判斷的序列。
?【分析】
我們首先來分析如何生成組合數。
給我們兩個數字1 2,顯然組合只有兩種情況 :1 2 和 2 1;
給我們三個數字1 2 3,顯然組合有六種情況:1 2 3 ,1 3 2,2 1 3,2 3 1, 3 1 2, 3 2 1
給我們四個數字1 2 3 4,組合情況怎么看呢:
當我們確定第一個數字為1 ,后面三個數字的排列方式不是和 1 2 3模式相同嗎,依次類推,就產生了我們的遞推思想。
在這里n控制著循環的層數。
(1)從n = 0到n = 4,我們一口氣進入了第五層循環,由于 i = n = 4 相當于給我們五個數字,確定前四個數字,排列的方式顯然是惟一的為1 2 3 4 5。
(2)當從第四層循環回到第三層循環時,i = n = 3,,相當于先確定前面三個數字,那么 4 5互換產生了新的排列方式
(3)最后分析第三層循環回到第二層循環時,i = n = 2,相當于確定前面的兩個數字,那么 3 4 5之間是可以互換的。而3 4 5之間的互換與(2)中的互換方式是一致的
相信講到這里大家理解了互換的模式。?
【問】為什么要執行這兩條效果相反的語句呢?
【答】每次從循環中出來時排列都會被還原為 1 2 3 4 5,這樣就不會對下一次的遞歸產生影響,所以說每一次的序列肯定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都是從一個爐子里以不同的方式捏出來的。
?
? ? ? ? 有同學肯定會說,寫完這段代碼游戲早就結束了,你這么一說,好像是誒,但學習到知識才是我們的初心(強行解釋),難道不是嗎?
?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25662.html
摘要:大公司廣泛使用的開源庫,并且有一定國際影響力,而且大廠也有成功開源歷史經驗的話,就會增加說服力。總結下次技術選型討論時,可以拿出規則一條一條比對了然后技術選型只是基礎庫,利用這些基礎可以維護好自己的開源庫,把更多時間用在創造業務價值上。 1 引言 作者給出了從 12 個角度全面分析 JS 庫的可用性,分別是: 特性。 穩定性。 性能。 包生態。 社區。 學習曲線。 文檔。 工具。 發...
摘要:中的觀察者模式觀察者模式一般包含發布者和訂閱者兩種角色顧名思義發布者負責發布消息,訂閱者通過訂閱消息響應動作了。中主要有兩種類型的,一種是另外一種是是通過或者中的屬性定義的。結束好了,基本結束,如有錯漏,望指正。 碎碎念 四月份真是慵懶無比的一個月份,看著手頭上沒啥事干,只好翻翻代碼啥的,看了一會Vue的源碼,忽而有點感悟,于是便記錄一下。 Vue中的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一般包含發布...
摘要:機器學習也是這個大筐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目前的發展階段是機器學習正處在第二級和第三級交界處。機器學習工程師的職位是怎樣的機器學習工程師的位置更具有技術性。換句話說,機器學習工程師與傳統的軟件工程有著比數據科學更多的相同點。 翻譯:瘋狂的技術宅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 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b...
閱讀 3792·2023-01-11 11:02
閱讀 4300·2023-01-11 11:02
閱讀 3121·2023-01-11 11:02
閱讀 5231·2023-01-11 11:02
閱讀 4793·2023-01-11 11:02
閱讀 5568·2023-01-11 11:02
閱讀 5371·2023-01-11 11:02
閱讀 4070·2023-01-11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