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下 ahooks 的核心 hook —— useRequest。
useRequest 簡介
根據官方文檔的介紹,useRequest 是一個強大的異步數據管理的 Hooks,React 項目中的網絡請求場景使用 useRequest ,這就可以。
useRequest通過插件式組織代碼,核心代碼極其簡單,并且可以很方便的擴展出更高級的功能。目前已有能力包括:
自動請求/手動請求
輪詢
防抖
節流
屏幕聚焦重新請求
錯誤重試
loading delay
SWR(stale-while-revalidate)
緩存
這樣看起來 useRequest 的功能是不是非常的強大,要是會如何實現?也可以從介紹中看到官方的答案——插件化機制。
架構
如上圖所示,我把整個 useRequest 分成了幾個模塊。
入口 useRequest。它負責的是初始化處理數據以及將結果返回。
Fetch。是整個 useRequest 的核心代碼,它處理了整個請求的生命周期。
plugin。在 Fetch 中,會通過插件化機制在不同的時機觸發不同的插件方法,拓展 useRequest 的功能特性。
utils 和 types.ts。提供工具方法以及類型定義。
useRequest 入口處理
先從入口文件開始,packages/hooks/src/useRequest/src/useRequest.ts。
function useRequest<TData, TParams extends any[]>( service: Service<TData, TParams>, options?: Options<TData, TParams>, plugins?: Plugin<TData, TParams>[], ) { return useRequestImplement<TData, TParams>(service, options, [ // 插件列表,用來拓展功能,一般用戶不使用。文檔中沒有看到暴露 API ...(plugins || []), useDebouncePlugin, useLoadingDelayPlugin, usePollingPlugin, useRefreshOnWindowFocusPlugin, useThrottlePlugin, useAutoRunPlugin, useCachePlugin, useRetryPlugin, ] as Plugin<TData, TParams>[]); } export default useRequest;
這里第一(service 請求實例)第二個參數(配置選項),我們比較熟悉,第三個參數文檔中沒有提及,其實就是插件列表,用戶可以自定義插件拓展功能。
可以看到返回了useRequestImplement方法。主要是對 Fetch 類進行實例化。
const update = useUpdate(); // 保證請求實例都不會發生改變 const fetchInstance = useCreation(() => { // 目前只有 useAutoRunPlugin 這個 plugin 有這個方法 // 初始化狀態,返回 { loading: xxx },代表是否 loading const initState = plugins.map((p) => p?.onInit?.(fetchOptions)).filter(Boolean); // 返回請求實例 return new Fetch<TData, TParams>( serviceRef, fetchOptions, // 可以 useRequestImplement 組件 update, Object.assign({}, ...initState), ); }, []); fetchInstance.options = fetchOptions; // run all plugins hooks // 執行所有的 plugin,拓展能力,每個 plugin 中都返回的方法,可以在特定時機執行 fetchInstance.pluginImpls = plugins.map((p) => p(fetchInstance, fetchOptions));
實例化的時候,傳參依次為請求實例,options 選項,父組件的更新函數,初始狀態值。
這里需要非常留意的一點是最后一行,它執行了所有的 plugins 插件,傳入的是 fetchInstance 實例以及 options 選項,返回的結果賦值給 fetchInstance 實例的pluginImpls。
另外這個文件做的就是將結果返回給開發者了,這點不細說。
Fetch 和 Plugins
接下來最核心的源碼部分 —— Fetch 類。其代碼不多,算是非常精簡,先簡化一下:
export default class Fetch<TData, TParams extends any[]> { // 插件執行后返回的方法列表 pluginImpls: PluginReturn<TData, TParams>[]; count: number = 0; // 幾個重要的返回值 state: FetchState<TData, TParams> = { loading: false, params: undefined, data: undefined, error: undefined, }; constructor( // React.MutableRefObject —— useRef創建的類型,可以修改 public serviceRef: MutableRefObject<Service<TData, TParams>>, public options: Options<TData, TParams>, // 訂閱-更新函數 public subscribe: Subscribe, // 初始值 public initState: Partial<FetchState<TData, TParams>> = {}, ) { this.state = { ...this.state, loading: !options.manual, // 非手動,就loading ...initState, }; } // 更新狀態 setState(s: Partial<FetchState<TData, TParams>> = {}) { this.state = { ...this.state, ...s, }; this.subscribe(); } // 執行插件中的某個事件(event),rest 為參數傳入 runPluginHandler(event: keyof PluginReturn<TData, TParams>, ...rest: any[]) { // 省略代碼... } // 如果設置了 options.manual = true,則 useRequest 不會默認執行,需要通過 run 或者 runAsync 來觸發執行。 // runAsync 是一個返回 Promise 的異步函數,如果使用 runAsync 來調用,則意味著你需要自己捕獲異常。 async runAsync(...params: TParams): Promise<TData> { // 省略代碼... } // run 是一個普通的同步函數,其內部也是調用了 runAsync 方法 run(...params: TParams) { // 省略代碼... } // 取消當前正在進行的請求 cancel() { // 省略代碼... } // 使用上一次的 params,重新調用 run refresh() { // 省略代碼... } // 使用上一次的 params,重新調用 runAsync refreshAsync() { // 省略代碼... } // 修改 data。參數可以為函數,也可以是一個值 mutate(data?: TData | ((oldData?: TData) => TData | undefined)) { // 省略代碼... }
state 以及 setState
在 constructor 中,主要是進行了數據的初始化。其中維護的數據主要包含一下幾個重要的數據以及通過 setState 方法設置數據,設置完成通過 subscribe 調用通知 useRequestImplement 組件重新渲染,從而獲取最新值。
// 幾個重要的返回值 state: FetchState<TData, TParams> = { loading: false, params: undefined, data: undefined, error: undefined, }; // 更新狀態 setState(s: Partial<FetchState<TData, TParams>> = {}) { this.state = { ...this.state, ...s, }; this.subscribe(); }
插件化機制的實現
上文有提到所有的插件運行的結果都賦值給 pluginImpls。它的類型定義如下:
export interface PluginReturn<TData, TParams extends any[]> { onBefore?: (params: TParams) => | ({ stopNow?: boolean; returnNow?: boolean; } & Partial<FetchState<TData, TParams>>) | void; onRequest?: ( service: Service<TData, TParams>, params: TParams, ) => { servicePromise?: Promise<TData>; }; onSuccess?: (data: TData, params: TParams) => void; onError?: (e: Error, params: TParams) => void; onFinally?: (params: TParams, data?: TData, e?: Error) => void; onCancel?: () => void; onMutate?: (data: TData) => void; }
除了最后一個 onMutate 之外,可以看到返回的方法都是在一個請求的生命周期中的。一個請求從開始到結束,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比較仔細,你會發現基本所有的插件功能都是在一個請求的一個或者多個階段中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只需要在請求的相應階段,執行我們的插件的邏輯,就能完成我們插件的功能。
執行特定階段插件方法的函數為 runPluginHandler,其 event 入參就是上面 PluginReturn key 值。
// 執行插件中的某個事件(event),rest 為參數傳入 runPluginHandler(event: keyof PluginReturn<TData, TParams>, ...rest: any[]) { // @ts-ignore const r = this.pluginImpls.map((i) => i[event]?.(...rest)).filter(Boolean); return Object.assign({}, ...r); }
通過這樣的方式,Fetch 類的代碼會變得非常的精簡,只需要完成整體流程的功能,所有額外的功能(比如重試、輪詢等等)都交給插件去實現。這么做的優點:
符合職責單一原則。一個 Plugin 只做一件事,相互之間不相關。整體的可維護性更高,并且擁有更好的可測試性。
符合深模塊的軟件設計理念。其認為最好的模塊提供了強大的功能,又有著簡單的接口。試想每個模塊由一個長方形表示,如下圖,長方形的面積大小和模塊實現的功能多少成比例。頂部邊代表模塊的接口,邊的長度代表它的復雜度。最好的模塊是深的:他們有很多功能隱藏在簡單的接口后。深模塊是好的抽象,因為它只把自己內部的一小部分復雜度暴露給了用戶。
核心方法 —— runAsync
可以看到 runAsync 是運行請求的最核心方法,其他的方法比如run/refresh/refreshAsync最終都是調用該方法。
并且該方法中就可以看到整體請求的生命周期的處理。這跟上面插件返回的方法設計是保持一致的。
請求前 —— onBefore
處理請求前的狀態,并執行 Plugins 返回的 onBefore 方法,并根據返回值執行相應的邏輯。比如,useCachePlugin 如果還存于新鮮時間內,則不用請求,返回 returnNow,這樣就會直接返回緩存的數據。
this.count += 1; // 主要為了 cancel 請求 const currentCount = this.count; const { stopNow = false, returnNow = false, ...state // 先執行每個插件的前置函數 } = this.runPluginHandler('onBefore', params); // stop request if (stopNow) { return new Promise(() => {}); } this.setState({ // 開始 loading loading: true, // 請求參數 params, ...state, }); // return now // 立即返回,跟緩存策略有關 if (returnNow) { return Promise.resolve(state.data); } // onBefore - 請求之前觸發 // 假如有緩存數據,則直接返回 this.options.onBefore?.(params);
進行請求——onRequest
這個階段只有 useCachePlugin 執行了 onRequest 方法,執行后返回 service Promise(有可能是緩存的結果),從而達到緩存 Promise 的效果。
// replace service // 如果有 cache 的實例,則使用緩存的實例 let { servicePromise } = this.runPluginHandler('onRequest', this.serviceRef.current, params); if (!servicePromise) { servicePromise = this.serviceRef.current(...params); } const res = await servicePromise;
useCachePlugin 返回的 onRequest 方法:
// 請求階段 onRequest: (service, args) => { // 看 promise 有沒有緩存 let servicePromise = cachePromise.getCachePromise(cacheKey); // If has servicePromise, and is not trigger by self, then use it // 如果有servicePromise,并且不是自己觸發的,那么就使用它 if (servicePromise && servicePromise !== currentPromiseRef.current) { return { servicePromise }; } servicePromise = service(...args); currentPromiseRef.current = servicePromise; // 設置 promise 緩存 cachePromise.setCachePromise(cacheKey, servicePromise); return { servicePromise }; },
取消請求 —— onCancel
剛剛在請求開始前定義了 currentCount 變量,其實為了 cancel 請求。
this.count += 1; // 主要為了 cancel 請求 const currentCount = this.count;
在請求過程中,開發者可以調用 Fetch 的 cancel 方法:
// 取消當前正在進行的請求 cancel() { // 設置 + 1,在執行 runAsync 的時候,就會發現 currentCount !== this.count,從而達到取消請求的目的 this.count += 1; this.setState({ loading: false, }); // 執行 plugin 中所有的 onCancel 方法 this.runPluginHandler('onCancel'); }
這個時候,currentCount !== this.count,就會返回空數據。
// 假如不是同一個請求,則返回空的 promise if (currentCount !== this.count) { // prevent run.then when request is canceled return new Promise(() => {}); }
最后結果處理——onSuccess/onError/onFinally
這部分也就比較簡單了,通過 try...catch...最后成功,就直接在 try 末尾加上 onSuccess 的邏輯,失敗在 catch 末尾加上 onError 的邏輯,兩者都加上 onFinally 的邏輯。
try { const res = await servicePromise; // 省略代碼... this.options.onSuccess?.(res, params); // plugin 中 onSuccess 事件 this.runPluginHandler('onSuccess', res, params); // service 執行完成時觸發 this.options.onFinally?.(params, res, undefined); if (currentCount === this.count) { // plugin 中 onFinally 事件 this.runPluginHandler('onFinally', params, res, undefined); } return res; // 捕獲報錯 } catch (error) { // 省略代碼... // service reject 時觸發 this.options.onError?.(error, params); // 執行 plugin 中的 onError 事件 this.runPluginHandler('onError', error, params); // service 執行完成時觸發 this.options.onFinally?.(params, undefined, error); if (currentCount === this.count) { // plugin 中 onFinally 事件 this.runPluginHandler('onFinally', params, undefined, error); } // 拋出錯誤。 // 讓外部捕獲感知錯誤 throw error; }
思考與總結
useRequest 是 ahooks 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它的功能非常豐富,可核心代碼(Fetch 類)卻很簡便,這就是插件化機制優勢,可以把特定功能交給特定的插件去實現,這樣就只需負責主流程的設計,并暴露相應的執行時機即可。
組件/hook 封裝真的作用十分大,當我們面對對一個復雜功能的抽象,可以盡可能保證對外接口簡單。內部實現需要遵循單一職責的原則,通過類似插件化的機制,細化拆分組件,從而提升組件可維護性、可測試性。
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學習,多多實踐操作。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28266.html
大家會發現,自從 React v16.8 推出了 Hooks API,前端框架圈并開啟了新的邏輯復用的時代,從此無需在意 HOC 的無限套娃導致性能差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 mixin 的可閱讀性差的問題。這里也有對于 React 最大的變化是函數式組件可以有自己的狀態,扁平化的邏輯組織方式,更加友好地支持 TS 類型聲明。 在運用Hooks的時候,除了 React 官方提供的,同時也支持我們...
摘要:什么樣的對象容易找到靜態變量和單例。在一個進程之內,靜態變量和單例變量是相對不容易發生變化的,因此非常容易定位,而普通的對象則要么無法標志,要么容易改變。 前言 為了實現 App 的快速迭代更新,基于 H5 Hybrid 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由于 webview 本身的性能問題,也隨之出現了很多基于 JS 引擎實現的原生渲染的方案,例如 React Native、weex 等,而國內一線...
摘要:執行完成后會返回如下圖的結果,根據返回數據把源碼和存儲在的屬性上的回調函數中調用類生成,并根據生成依賴后回調方法返回類。 webpack設計模式 一切資源皆Module Module(模塊)是webpack的中的關鍵實體。Webpack 會從配置的 Entry 開始遞歸找出所有依賴的模塊. 通過Loaders(模塊轉換器),用于把模塊原內容按照需求轉換成新模塊內容. 事件驅動架構 we...
閱讀 561·2023-03-27 18:33
閱讀 750·2023-03-26 17:27
閱讀 647·2023-03-26 17:14
閱讀 603·2023-03-17 21:13
閱讀 537·2023-03-17 08:28
閱讀 1823·2023-02-27 22:32
閱讀 1315·2023-02-27 22:27
閱讀 2199·2023-01-20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