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中文為了處理漢字,程序員設計了用于簡體中文的和用于繁體中文的。年一共收錄了個字符,包括個漢字和個其它符號。年的是取代的正式國家標準。區分中文編碼的方法是高字節的最高位不為。
Python 2和 Python3的區別
3.0有Unicode support ,這代表著可以直接默認寫中文,2是不行的
有一些庫改名了,但表面上變化不大,都是些大寫變小寫,下劃線沒了之類的
Twisted還不支持Python3(現在應該已經支持了,具體不清楚)
儀式感十足的 Hello World!Linux下需要指定解釋器
#!/use/bin/env python """兩種寫法,推薦第二種方式""" print "hello,world" print ("Hello World")變量
變量就是為了存東西,以備后面的調用。
聲明變量
name = "hello world" """我們發現,這里是不需要聲明數據類型的""" print ("你好世界",name)
提出一個有點貧的問題:
name = "hello a" name2 = name name = "hello a2" print (name,name2) hello a2 hello a """請問,這里的name2問什么不跟著name變為hello a2"""
變量的命名規則:
變量名只能是 字母、數字或下劃線的任意組合
變量名的第一個字符不能是數字
以下關鍵字不能聲明為變量名(因為已經內置使用了)
["and", "as", "assert", "break", "class", "continue", "def", "del", "elif", "else", "except", "exec", "finally", "for", "from", "global", "if", "import", "in", "is", "lambda", "not", "or", "pass", "print", "raise", "return", "try", "while", "with", "yield"]
常量都用全部大寫來表示,他其實也能更改,只是全部大寫后表示這個變量不應該隨意修改!
字符編碼Python解釋器在加載 .py 文件中的代碼時,會對內容進行編碼( 默認ascill )
字符編碼可以把機器碼裝換成易讀的內容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標準信息交換代碼)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電腦編碼系統,主要用于顯示現代英語和其他西歐語言,其最多只能用 8 位來表示(一個字節),即:2**8 = 256-1,所以,ASCII碼最多只能表示 255 個符號。
關于中文
為了處理漢字,程序員設計了用于簡體中文的GB2312和用于繁體中文的big5。
GB2312(1980年)一共收錄了7445個字符,包括6763個漢字和682個其它符號。漢字區的內碼范圍高字節從B0-F7,低字節從A1-FE,占用的碼位是72*94=6768。其中有5個空位是D7FA-D7FE。
GB2312 支持的漢字太少。1995年的漢字擴展規范GBK1.0收錄了21886個符號,它分為漢字區和圖形符號區。漢字區包括21003個字符。2000年的 GB18030是取代GBK1.0的正式國家標準。該標準收錄了27484個漢字,同時還收錄了藏文、蒙文、維吾爾文等主要的少數民族文字?,F在的PC平臺必須支持GB18030,對嵌入式產品暫不作要求。所以手機、MP3一般只支持GB2312。
從ASCII、GB2312、GBK 到GB18030,這些編碼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個字符在這些方案中總是有相同的編碼,后面的標準支持更多的字符。在這些編碼中,英文和中文可以統一地處理。區分中文編碼的方法是高字節的最高位不為0。按照程序員的稱呼,GB2312、GBK到GB18030都屬于雙字節字符集 (DBCS)。
有的中文Windows的缺省內碼還是GBK,可以通過GB18030升級包升級到GB18030。不過GB18030相對GBK增加的字符,普通人是很難用到的,通常我們還是用GBK指代中文Windows內碼。
顯然ASCII碼無法將世界上的各種文字和符號全部表示,所以,就需要新出一種可以代表所有字符和符號的編碼,即:Unicode
Unicode(統一碼、萬國碼、單一碼)是一種在計算機上使用的字符編碼。Unicode 是為了解決傳統的字符編碼方案的局限而產生的,它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符設定了統一并且唯一的二進制編碼,規定雖有的字符和符號最少由 16 位來表示(2個字節),即:2 **16 = 65536,
注:此處說的的是最少2個字節,可能更多
UTF-8,是對Unicode編碼的壓縮和優化,他不再使用最少使用2個字節,而是將所有的字符和符號進行分類:ascii碼中的內容用1個字節保存、歐洲的字符用2個字節保存,東亞的字符用3個字節保存...
所以,python解釋器在加載 .py 文件中的代碼時,會對內容進行編碼(默認ascill),如果是如下代碼的話:
報錯:ascii碼無法表示中文
#!/usr/bin/env print "你好,世界"
改正:應該顯示的告訴python解釋器,用什么編碼來執行源代碼,即:
#!/usr/bin/env # -*- coding: utf-8 -*- print "你好,世界"輸入
輸入并不顯示在界面明文顯示所輸密碼
import getpass username = input("username :") password = getpass.getpass("password: ") print(username,password)
這些pycharm中不能用,需要在CMD中實驗
字符串的拼接
name = input("name:") password = input("password: ") info =""" ———————— info of """ + name + """———————— Name : """ + name +""" password : """+ password +""" """ print(info)
或者使用簡單方式:
name = input("name:") password = input("password: ") age = int(input("age: ")) info =""" ———————— info of %s ———————— Name : %s age : %d password : %s """ % (name,name,age,password) print(info)
print(type(變量名)) :用來打印一個變量的數據類型
Python3里的raw_input和input是一樣的
還有一種簡單方式02:
name = input("name:") password = input("password: ") age = int(input("age: ")) info =""" ———————— info of {_name} ———————— Name : {_name} age : {_age} password : {_password} """.format(_name=name,_age=age,_password=password) print(info)
這種方式中_name的下劃線只是為了區別外面的變量,沒有什么特殊含義
我們來寫個登錄程序(為了方便測試這里就先使用明文輸入密碼):
username = "admin" password = "123123" _username = input("username : ") _password = input("password : ") if username == _username and password == _password: print("您登錄 {name} 用戶成功".format(name=_username)) else: print("您的賬戶或密碼輸入錯誤")while循環
死循環使用:while True:
結束循環:break
我們寫一個猜數字的游戲
initial = 35 opportunity = 0 while opportunity < 3: digital = int(input("請輸入你猜的數字:")) if digital == initial: print("恭喜您猜對了!") break elif digital > initial: print("""猜的有點大了 你還有{_opportunity}次機會 """.format(_opportunity=2-opportunity)) else: print("""猜的有點小了 你還有{_opportunity}次機會 """.format(_opportunity=2-opportunity)) opportunity += 1for循環
range(10)相當與0開始的10個整數
for i in range(10): print("loop",i)
for循環版的猜大小
initial = 35 for i in range(3): digital = int(input("請輸入你猜的數字:")) if digital == initial: print("恭喜您猜對了!") break elif digital > initial: print("""猜的有點大了 你還有{_opportunity}次機會 """.format(_opportunity=2-i)) else: print("""猜的有點小了 你還有{_opportunity}次機會 """.format(_opportunity=2-i))
使用for循環每隔一個打印一次
for i in range(1,10,2): print("loop",i)
這里的2為步長
在增加一個機會用完后,詢問時候重新開始游戲的功能
initial = 35 opportunity = 0 while opportunity < 3: digital = int(input("請輸入你猜的數字:")) if digital == initial: print("恭喜您猜對了!") break elif digital > initial: print("""猜的有點大了 你還有{_opportunity}次機會 """.format(_opportunity=2-opportunity)) else: print("""猜的有點小了 你還有{_opportunity}次機會 """.format(_opportunity=2-opportunity)) opportunity += 1 if opportunity == 3: carry_on = input("您的機會已用完,是否重新開始?") if carry_on != "n": opportunity = 0
如何判斷一個用戶輸入的數值是否為整數?
import random ##調用這個函數 number = random.randint(1,100) ##為number變量賦予一個隨機數 if "number".isdigit(): ##判斷number是否為整數, number = int(number) print(number)
這里最好加單引號將變量括起來,因為.isdogot無法對賦值的變量number生效,但會對input賦值的變量生效,為了方便,我們這里一律加單引號括起來。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41720.html
摘要:但是傳統并不能很好地應用于分布式對象系統。而則支持存儲于不同地址空間的程序級對象之間彼此進行通信,實現遠程對象之間的無縫遠程調用。第一個例子服務端接口服務端接口實現創建服務端注冊號端口,注意這一步注冊可以注冊到別的機器上。 RPC和RMI的關系 RMI全稱是Remote Method Invocation(遠程方法調用),Java RMI威力體現在它強大的開發分布式網絡應用的能力上,是...
摘要:目的是在運行腳本的時候告訴操作系統我們要用解釋器去運行腳本所以我們在第一句往往會寫如下兩句中的其中一句或就是說在沒有在執行程序時指出用什么程序運行腳本時系統會去調用程序來執行。 目的是在運行python腳本的時候告訴操作系統我們要用python解釋器去運行py腳本 所以我們在第一句往往會寫如下兩句中的其中一句: #!/usr/bin/python 或 >#!/usr/bin/env...
摘要:首先,在學習之前一定會考慮一個問題版本選擇對于編程零基礎的人來說,選擇。建議從下面課程開始教程標準庫官方文檔非常貼心地提供中文翻譯首先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下載安裝導入庫字符串處理函數使用等等。 提前說一下,這篇福利多多,別的不說,直接讓你玩回最有手感的懷舊游戲,參數貼圖很方便自己可以根據喜好修改哦。 本篇通過以下四塊展開,提供大量資源對應。 showImg(https://segmen...
閱讀 1970·2021-09-04 16:45
閱讀 758·2019-08-30 15:44
閱讀 902·2019-08-30 13:07
閱讀 463·2019-08-29 16:06
閱讀 1387·2019-08-29 13:43
閱讀 1279·2019-08-26 17:00
閱讀 1532·2019-08-26 13:51
閱讀 2301·2019-08-26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