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反向傳播自誕生起,也受到了無數質疑。主要是因為,反向傳播機制實在是不像大腦。他集結了來自和多倫多大學的強大力量,對這些替代品進行了一次評估。號選手,目標差傳播,。其中來自多倫多大學和,一作和來自,來自多倫多大學。
32年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界的泰斗Hinton提出反向傳播理念,如今反向傳播已經成為推動深度學習爆發的核心技術。
然而反向傳播自誕生起,也受到了無數質疑。這些質疑來自各路科學家,也來自Hinton自己。
主要是因為,反向傳播機制實在是不像大腦。
去年九月,Hinton站在眾人面前,親口說出他對反向傳播“深感懷疑”,并且振臂一呼的號召:“我的觀點是把它全部拋掉,重頭再來。”
他不止這么說,也在親自踐行。
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也為反向傳播尋找了不少“生物學上更合理”、也就是更像大腦工作機制的替代品。但這些是通往未來的道路么?
Hinton決定親自嘗試一下。他集結了來自DeepMind和多倫多大學的強大力量,對這些替代品進行了一次評估。結論是:
在比較復雜的分類任務 (如ImageNet) 里,那些更像大腦機制的算法,都遠不及反向傳播。
對比測試
在Hinton參與的新論文Assessing the Scalability of Biologically-Motivated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Architectures里,反向傳播的挑戰者包括:
1號選手,目標傳播 (Target-Propagation,TP) 。
2號選手,反饋對比 (Feedback Alignment,FA) 。
3號選手,目標差傳播 (Difference Target Propagation,DTP) 。
三位選手,還各自擁有幾種變體。
加上守擂方反向傳播,四者挑戰的有MNIST、CIFAR以及最難的ImageNet這幾個分類數據集。
誰的學習能力,能更好地推廣到復雜的數據集里,就代表它更有潛力,去解釋大腦的運作。
先來看MNIST和CIFAR兩項比賽的成績。
下劃線加粗為較佳
無論是在全連接 (Fully-Connected) 還是局部連接 (Locally-Connected) 的神經網絡中,反向傳播的表現都是較好的。
除此之外,用BP訓練的CNN,擁有共享權重 (Shared Weights) ,也能有效提升模型的表現。
這一點值得注意,是因為CNN在生物學意義上,有一個“不太可取”的特性,就是權重共享。
因為,每個神經元的權值,都需要非常較精確地傳遞開來,這個操作在自然界里太不現實。
不過,數據證明,權重共享并不是“不可取”。它的存在,大大減少了自由參數,讓模型的學習能力更容易向復雜任務中推廣。于是,BP ConvNet擊敗了親近自然的方法,和它們更加自然的變體。
說到更加復雜的任務,下一個比賽場地,就是ImageNet數據集了。
遺憾的是,在ImageNet這座大山面前,所有的方法成績都不理想。
但在所有的不理想中間,反向傳播的表現依然優于其他選手,且以卷積網絡的版本為最優。
也就是說,即便無法像人類一樣輕取復雜問題,反向傳播依然離這個目標更近,加上共享權重就更近。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說,如果想從生物學上,找到學習效果更好的算法,反向傳播的挑戰者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論是現有的“生物學合理”的算法,還是大家要找的新方法。
是啊,路還長,這次的比賽成績也只是階段性結果。
未來,翹首以待。
論文
為了完成這個研究,來自多家著名機構的學者,組成了一個特混戰隊。
其中Hinton來自多倫多大學和Google Brain,Sergey Bartunov(一作)和Adam Santoro來自DeepMind,Blake A. Richards來自多倫多大學。Timothy P. Lillicrap來自DeepMind和UCL。
外界對這篇論文也有一些很強烈的贊譽之聲。
譬如,有人說這是一個偉大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討論會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也有人說被這個研究驚到了。
當然,也有人持保留意見。
不知道你會怎么認為,去讀Paper吧。
這篇評估了反向傳播各路替代品的論文是:
Assessing the Scalability of Biologically-Motivated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Architectures
作者:Sergey Bartunov, Adam Santoro, Blake A. Richards, Geoffrey E. Hinton, Timothy Lillicrap
最近這篇論文也發到了arXiv上,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
傳送門:
https://arxiv.org/pdf/1807.04587.pdf
特立獨行
Hinton從來都不是一個跟隨主流的人。他聲名煊赫的整個家族都彌漫著這樣的一種氣質。
1972年,25歲的Hinton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把神經網絡作為研究重點。導師幾乎每周都會提醒他在浪費時間。然而Hinton不為所動。
實際上幾十年來,Hinton一直徘徊在人工智能研究的邊緣地帶。他像一個局外人一樣堅守著一個簡單的觀點:計算機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依靠直覺而不是規則。
一直到大約2009年前后,神經網絡才又引發更多人的關注。談到那些灰暗的日子,Hinton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是什么支持著你不放棄?”
“其他人都錯了。”
“我們本來在體制之外,力圖證明傳統路線是錯的,然而有趣的是,轉眼間我們成了正統。”Hinton的學生、OpenAI創始人Ilya Sutskever說。
作為機器學習的先鋒,Hinton從中開辟了“深度學習”這個子領域,這讓計算機可以自動建立起一層層的智慧。
得益于近年來計算力的猛增,深度學習成為主流方法,從我們智能手機里的語音識別、圖像探測到亞馬遜為你推薦的圖書,都離不開它。
因為患有腰間盤突出,坐下變成一種痛苦,從2005年開始,Hinton就不再坐著了,工作時就一直站著。而現在站立工作,似乎也是一種風潮。
“我領先于潮流,”Hinton說。
聲明:文章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及時處理,謝謝!
歡迎加入本站公開興趣群商業智能與數據分析群
興趣范圍包括各種讓數據產生價值的辦法,實際應用案例分享與討論,分析工具,ETL工具,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工具,報表系統等全方位知識
QQ群:81035754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4786.html
摘要:近幾年以卷積神經網絡有什么問題為主題做了多場報道,提出了他的計劃。最初提出就成為了人工智能火熱的研究方向。展現了和玻爾茲曼分布間驚人的聯系其在論文中多次稱,其背后的內涵引人遐想。 Hinton 以深度學習之父 和 神經網絡先驅 聞名于世,其對深度學習及神經網絡的諸多核心算法和結構(包括深度學習這個名稱本身,反向傳播算法,受限玻爾茲曼機,深度置信網絡,對比散度算法,ReLU激活單元,Dropo...
摘要:本文試圖揭開讓人迷惘的云霧,領悟背后的原理和魅力,品嘗這一頓盛宴。當然,激活函數本身很簡單,比如一個激活的全連接層,用寫起來就是可是,如果我想用的反函數來激活呢也就是說,你得給我解出,然后再用它來做激活函數。 由深度學習先驅 Hinton 開源的 Capsule 論文 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無疑是去年深度學習界最熱點的消息之一。得益于各種媒體的各種...
摘要:在最近的一次人工智能會議上,表示自己對于反向傳播非常懷疑,并提出應該拋棄它并重新開始。在人工智能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反向傳播已經成為了深度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我們會將這些規則組合成可用于任意神經網絡的反向傳播算法。 現在的深度學習發展似乎已經陷入了大型化、深度化的怪圈,我們設計的模型容易被對抗樣本欺騙,同時又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在無監督學習上我們取得的突破還很少。作為反向傳播這一深度...
摘要:有幾次,人工智能死在人工神經網絡上。在過去十年中,他一直在舉辦為期一周的有關神經網絡的暑期學校,我曾經拜訪過。神經網絡壓縮信息之后,這些信息無法復原。 魔法已經進入這個世界。如今,許多美國人口袋里裝著薄薄的黑色平板,這些機器接入遙遠的數字云和衛星,它們解碼語言、通過攝像頭觀察并標記現實,挖掘個人數據,它們以某種方式理解、預測著我們的心愿。傾聽、幫助著人類。因為與多倫多大學有個約會,這個夏天,...
摘要:在最近的一次大會上,表示,他對反向傳播深表懷疑,并認為我的觀點是將它完全摒棄,然后重新開始。相對于對象函數計算反向傳播。通常,目標函數是預測分布與實際分布之間差異的量度。所以也許無監督的學習不需要目標函數,但是它仍然可能需要反向傳播。 Geoffrey Hinton終于公開闡述了他對那些早已令許多人惶恐不安的事物的看法。在最近的一次AI大會上,Hinton表示,他對反向傳播深表懷疑,并認為:...
閱讀 819·2021-11-22 15:25
閱讀 1419·2021-09-08 09:45
閱讀 1703·2021-09-02 09:46
閱讀 1308·2019-08-30 15:56
閱讀 1540·2019-08-29 15:14
閱讀 1166·2019-08-29 13:06
閱讀 2019·2019-08-29 12:34
閱讀 1408·2019-08-26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