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隊列已滿,這個時候寫操作的線程進入到寫線程隊列排隊,等待讀線程將隊列元素移除騰出空間,然后喚醒寫線程隊列的第一個等待線程。數據必須從某個寫線程交給某個讀線程,而不是寫到某個隊列中等待被消費。
前言
本文直接參考 Doug Lea 寫的 Java doc 和注釋,這也是我們在學習 java 并發包時最好的材料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思、有所悟,學習 Doug Lea 的代碼風格,并將其優雅、嚴謹的作風應用到我們寫的每一行代碼中。
BlockingQueue首先,最基本的來說, BlockingQueue 是一個先進先出的隊列(Queue),為什么說是阻塞(Blocking)的呢?是因為 BlockingQueue 支持當獲取隊列元素但是隊列為空時,會阻塞等待隊列中有元素再返回;也支持添加元素時,如果隊列已滿,那么等到隊列可以放入新元素時再放入。
BlockingQueue 是一個接口,繼承自 Queue,所以其實現類也可以作為 Queue 的實現來使用,而 Queue 又繼承自 Collection 接口。
BlockingQueue 對插入操作、移除操作、獲取元素操作提供了四種不同的方法用于不同的場景中使用:1、拋出異常;2、返回特殊值(null 或 true/false,取決于具體的操作);3、阻塞等待此操作,直到這個操作成功;4、阻塞等待此操作,直到成功或者超時指定時間。
對于 BlockingQueue,我們的關注點應該在 put(e) 和 take() 這兩個方法,因為這兩個方法是帶阻塞的。
BlockingQueue 不接受 null 值的插入,相應的方法在碰到 null 的插入時會拋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異常。null 值在這里通常用于作為特殊值返回(表格中的第三列),代表 poll 失敗。所以,如果允許插入 null 值的話,那獲取的時候,就不能很好地用 null 來判斷到底是代表失敗,還是獲取的值就是 null 值。
一個 BlockingQueue 可能是有界的,如果在插入的時候,發現隊列滿了,那么 put 操作將會阻塞。通常,在這里我們說的無界隊列也不是說真正的無界,而是它的容量是 Integer.MAX_VALUE(21億多)。
BlockingQueue 是設計用來實現生產者-消費者隊列的,當然,你也可以將它當做普通的 Collection 來用,前面說了,它實現了 java.util.Collection 接口。例如,我們可以用 remove(x) 來刪除任意一個元素,但是,這類操作通常并不高效,所以盡量只在少數的場合使用,比如一條消息已經入隊,但是需要做取消操作的時候。
BlockingQueue 的實現都是線程安全的,但是批量的集合操作如 addAll, containsAll, retainAll 和 removeAll 不一定是原子操作。如 addAll(c) 有可能在添加了一些元素后中途拋出異常,此時 BlockingQueue 中已經添加了部分元素,這個是允許的,取決于具體的實現。
BlockingQueue 不支持 close 或 shutdown 等關閉操作,因為開發者可能希望不會有新的元素添加進去,此特性取決于具體的實現,不做強制約束。
最后,BlockingQueue 在生產者-消費者的場景中,是支持多消費者和多生產者的,說的其實就是線程安全問題。
相信上面說的每一句都很清楚了,BlockingQueue 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線程安全容器,下面我會分析其具體的在 JDK 中的實現,這里又到了 Doug Lea 表演時間了。
BlockingQueue 實現之 ArrayBlockingQueueArrayBlockingQueue 是 BlockingQueue 接口的有界隊列實現類,底層采用數組來實現。
其并發控制采用可重入鎖來控制,不管是插入操作還是讀取操作,都需要獲取到鎖才能進行操作。
ArrayBlockingQueue 共有以下幾個屬性:
// 用于存放元素的數組 final Object[] items; // 下一次讀取操作的位置 int takeIndex; // 下一次寫入操作的位置 int putIndex; // 隊列中的元素數量 int count; // 以下幾個就是控制并發用的同步器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ArrayBlockingQueue 實現并發同步的原理就是,讀操作和寫操作都需要獲取到 AQS 獨占鎖才能進行操作。如果隊列為空,這個時候讀操作的線程進入到讀線程隊列排隊,等待寫線程寫入新的元素,然后喚醒讀線程隊列的第一個等待線程。如果隊列已滿,這個時候寫操作的線程進入到寫線程隊列排隊,等待讀線程將隊列元素移除騰出空間,然后喚醒寫線程隊列的第一個等待線程。
對于 ArrayBlockingQueue,我們可以在構造的時候指定以下三個參數:
1.隊列容量,其限制了隊列中最多允許的元素個數;
2.指定獨占鎖是公平鎖還是非公平鎖。非公平鎖的吞吐量比較高,公平鎖可以保證每次都是等待最久的線程獲取到鎖;
3.可以指定用一個集合來初始化,將此集合中的元素在構造方法期間就先添加到隊列中。
底層基于單向鏈表實現的阻塞隊列,可以當做無界隊列也可以當做有界隊列來使用。看構造方法:
// 傳說中的無界隊列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 { this(Integer.MAX_VALUE); }
// 傳說中的有界隊列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capacity = capacity; last = head = new Node(null); }
我們看看這個類有哪些屬性:
// 隊列容量 private final int capacity; // 隊列中的元素數量 private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0); // 隊頭 private transient Nodehead; // 隊尾 private transient Node last; // take, poll, peek 等讀操作的方法需要獲取到這個鎖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如果讀操作的時候隊列是空的,那么等待 notEmpty 條件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takeLock.newCondition(); // put, offer 等寫操作的方法需要獲取到這個鎖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如果寫操作的時候隊列是滿的,那么等待 notFull 條件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putLock.newCondition();
這里用了兩個鎖,兩個 Condition,簡單介紹如下:
takeLock 和 notEmpty 怎么搭配:如果要獲取(take)一個元素,需要獲取 takeLock 鎖,但是獲取了鎖還不夠,如果隊列此時為空,還需要隊列不為空(notEmpty)這個條件(Condition)。
putLock 需要和 notFull 搭配:如果要插入(put)一個元素,需要獲取 putLock 鎖,但是獲取了鎖還不夠,如果隊列此時已滿,還需要隊列不是滿的(notFull)這個條件(Condition)。
首先,這里用一個示意圖來看看 LinkedBlockingQueue 的并發讀寫控制,然后再開始分析源碼:
看懂這個示意圖,源碼也就簡單了,讀操作是排好隊的,寫操作也是排好隊的,唯一的并發問題在于一個寫操作和一個讀操作同時進行,只要控制好這個就可以了。
先上構造方法: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capacity = capacity; last = head = new Node(null); }
注意,這里會初始化一個空的頭結點,那么第一個元素入隊的時候,隊列中就會有兩個元素。讀取元素時,也總是獲取頭節點后面的一個節點。count 的計數值不包括這個頭節點。
我們來看下 put 方法是怎么將元素插入到隊尾的: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如果你糾結這里為什么是 -1,可以看看 offer 方法。這就是個標識成功、失敗的標志而已。 int c = -1; Nodenode = new Node(e);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this.putLock;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this.count; // 必須要獲取到 putLock 才可以進行插入操作 put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如果隊列滿,等待 notFull 的條件滿足。 while (count.get() == capacity) { notFull.await(); } // 入隊 enqueue(node); // count 原子加 1,c 還是加 1 前的值 c = count.getAndIncrement(); // 如果這個元素入隊后,還有至少一個槽可以使用,調用 notFull.signal() 喚醒等待線程。 // 哪些線程會等待在 notFull 這個 Condition 上呢? if (c + 1 < capacity) notFull.signal(); } finally { // 入隊后,釋放掉 putLock putLock.unlock(); } // 如果 c == 0,那么代表隊列在這個元素入隊前是空的(不包括head空節點), // 那么所有的讀線程都在等待 notEmpty 這個條件,等待喚醒,這里做一次喚醒操作 if (c == 0) signalNotEmpty(); } // 入隊的代碼非常簡單,就是將 last 屬性指向這個新元素,并且讓原隊尾的 next 指向這個元素 // 這里入隊沒有并發問題,因為只有獲取到 putLock 獨占鎖以后,才可以進行此操作 private void enqueue(Node node) { // assert putLock.isHeldByCurrentThread(); // assert last.next == null; last = last.next = node; } // 元素入隊后,如果需要,調用這個方法喚醒讀線程來讀 private void signalNotEmpty() {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this.takeLock; takeLock.lock(); try {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takeLock.unlock(); } }
我們再看看 take 方法: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E x; int c = -1;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this.count;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this.takeLock; // 首先,需要獲取到 takeLock 才能進行出隊操作 take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如果隊列為空,等待 notEmpty 這個條件滿足再繼續執行 while (count.get() == 0) { notEmpty.await(); } // 出隊 x = dequeue(); // count 進行原子減 1 c = count.getAndDecrement(); // 如果這次出隊后,隊列中至少還有一個元素,那么調用 notEmpty.signal() 喚醒其他的讀線程 if (c > 1)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 出隊后釋放掉 takeLock takeLock.unlock(); } // 如果 c == capacity,那么說明在這個 take 方法發生的時候,隊列是滿的 // 既然出隊了一個,那么意味著隊列不滿了,喚醒寫線程去寫 if (c == capacity) signalNotFull(); return x; } // 取隊頭,出隊 private E dequeue() { // assert takeLock.isHeldByCurrentThread(); // assert head.item == null; // 之前說了,頭結點是空的 NodeBlockingQueue 實現之 SynchronousQueueh = head; Node first = h.next; h.next = h; // help GC // 設置這個為新的頭結點 head = first; E x = first.item; first.item = null; return x; } // 元素出隊后,如果需要,調用這個方法喚醒寫線程來寫 private void signalNotFull() {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this.putLock; putLock.lock(); try { notFull.signal(); } finally { putLock.unlock(); } }
它是一個特殊的隊列,它的名字其實就蘊含了它的特征 - - 同步的隊列。為什么說是同步的呢?這里說的并不是多線程的并發問題,而是因為當一個線程往隊列中寫入一個元素時,寫入操作不會立即返回,需要等待另一個線程來將這個元素拿走;同理,當一個讀線程做讀操作的時候,同樣需要一個相匹配的寫線程的寫操作。這里的 Synchronous 指的就是讀線程和寫線程需要同步,一個讀線程匹配一個寫線程。
我們比較少使用到 SynchronousQueue 這個類,不過它在線程池的實現類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中得到了應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看完這個后去看看相應的使用。
雖然上面我說了隊列,但是 SynchronousQueue 的隊列其實是虛的,其不提供任何空間(一個都沒有)來存儲元素。數據必須從某個寫線程交給某個讀線程,而不是寫到某個隊列中等待被消費。
你不能在 SynchronousQueue 中使用 peek 方法(在這里這個方法直接返回 null),peek 方法的語義是只讀取不移除,顯然,這個方法的語義是不符合 SynchronousQueue 的特征的。SynchronousQueue 也不能被迭代,因為根本就沒有元素可以拿來迭代的。雖然 SynchronousQueue 間接地實現了 Collection 接口,但是如果你將其當做 Collection 來用的話,那么集合是空的。當然,這個類也是不允許傳遞 null 值的(并發包中的容器類好像都不支持插入 null 值,因為 null 值往往用作其他用途,比如用于方法的返回值代表操作失敗)。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源碼實現吧,它的源碼不是很簡單的那種,我們需要先搞清楚它的設計思想。
源碼加注釋大概有 1200 行,我們先看大框架:
// 構造時,我們可以指定公平模式還是非公平模式,區別之后再說 public SynchronousQueue(boolean fair) { transferer = fair ? new TransferQueue() : new TransferStack(); } abstract static class Transferer { // 從方法名上大概就知道,這個方法用于轉移元素,從生產者手上轉到消費者手上 // 也可以被動地,消費者調用這個方法來從生產者手上取元素 // 第一個參數 e 如果不是 null,代表場景為:將元素從生產者轉移給消費者 // 如果是 null,代表消費者等待生產者提供元素,然后返回值就是相應的生產者提供的元素 // 第二個參數代表是否設置超時,如果設置超時,超時時間是第三個參數的值 // 返回值如果是 null,代表超時,或者中斷。具體是哪個,可以通過檢測中斷狀態得到。 abstract Object transfer(Object e, boolean timed, long nanos); }
Transferer 有兩個內部實現類,是因為構造 SynchronousQueue 的時候,我們可以指定公平策略。公平模式意味著,所有的讀寫線程都遵守先來后到,FIFO 嘛,對應 TransferQueue。而非公平模式則對應 TransferStack。
我們先采用公平模式分析源碼,然后再說說公平模式和非公平模式的區別。
接下來,我們看看 put 方法和 take 方法:
// 寫入值 public void put(E o)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o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ransferer.transfer(o, false, 0) == null) { // 1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讀取值并移除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Object e = transferer.transfer(null, false, 0); // 2 if (e != null) return (E)e;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我們看到,寫操作 put(E o) 和讀操作 take() 都是調用 Transferer.transfer(…) 方法,區別在于第一個參數是否為 null 值。
我們來看看 transfer 的設計思路,其基本算法如下:
當調用這個方法時,如果隊列是空的,或者隊列中的節點和當前的線程操作類型一致(如當前操作是 put 操作,而隊列中的元素也都是寫線程)。這種情況下,將當前線程加入到等待隊列即可。
如果隊列中有等待節點,而且與當前操作可以匹配(如隊列中都是讀操作線程,當前線程是寫操作線程,反之亦然)。這種情況下,匹配等待隊列的隊頭,出隊,返回相應數據。
其實這里有個隱含的條件被滿足了,隊列如果不為空,肯定都是同種類型的節點,要么都是讀操作,要么都是寫操作。這個就要看到底是讀線程積壓了,還是寫線程積壓了。
我們可以假設出一個男女配對的場景:一個男的過來,如果一個人都沒有,那么他需要等待;如果發現有一堆男的在等待,那么他需要排到隊列后面;如果發現是一堆女的在排隊,那么他直接牽走隊頭的那個女的。
既然這里說到了等待隊列,我們先看看其實現,也就是 QNode:
static final class QNode { volatile QNode next; // 可以看出來,等待隊列是單向鏈表 volatile Object item; // CAS"ed to or from null volatile Thread waiter; // 將線程對象保存在這里,用于掛起和喚醒 final boolean isData; // 用于判斷是寫線程節點(isData == true),還是讀線程節點 QNode(Object item, boolean isData) { this.item = item; this.isData = isData; } ......
相信說了這么多以后,我們再來看 transfer 方法的代碼就輕松多了。
/** * Puts or takes an item. */ Object transfer(Object e, boolean timed, long nanos) { QNode s = null; // constructed/reused as needed boolean isData = (e != null); for (;;) { QNode t = tail; QNode h = head; if (t == null || h == null) // saw uninitialized value continue; // spin // 隊列空,或隊列中節點類型和當前節點一致, // 即我們說的第一種情況,將節點入隊即可。讀者要想著這塊 if 里面方法其實就是入隊 if (h == t || t.isData == isData) { // empty or same-mode QNode tn = t.next; // t != tail 說明剛剛有節點入隊,continue 即可 if (t != tail) // inconsistent read continue; // 有其他節點入隊,但是 tail 還是指向原來的,此時設置 tail 即可 if (tn != null) { // lagging tail // 這個方法就是:如果 tail 此時為 t 的話,設置為 tn advanceTail(t, tn); continue; } // if (timed && nanos <= 0) // can"t wait return null; if (s == null) s = new QNode(e, isData); // 將當前節點,插入到 tail 的后面 if (!t.casNext(null, s)) // failed to link in continue; // 將當前節點設置為新的 tail advanceTail(t, s); // swing tail and wait // 看到這里,請讀者先往下滑到這個方法,看完了以后再回來這里,思路也就不會斷了 Object x = awaitFulfill(s, e, timed, nanos); // 到這里,說明之前入隊的線程被喚醒了,準備往下執行 if (x == s) { // wait was cancelled clean(t, s); return null; } if (!s.isOffList()) { // not already unlinked advanceHead(t, s); // unlink if head if (x != null) // and forget fields s.item = s; s.waiter = null; } return (x != null) ? x : e; // 這里的 else 分支就是上面說的第二種情況,有相應的讀或寫相匹配的情況 } else { // complementary-mode QNode m = h.next; // node to fulfill if (t != tail || m == null || h != head) continue; // inconsistent read Object x = m.item; if (isData == (x != null) || // m already fulfilled x == m || // m cancelled !m.casItem(x, e)) { // lost CAS advanceHead(h, m); // dequeue and retry continue; } advanceHead(h, m); // successfully fulfilled LockSupport.unpark(m.waiter); return (x != null) ? x : e; } } } void advanceTail(QNode t, QNode nt) { if (tail == t) UNSAFE.compareAndSwapObject(this, tailOffset, t, nt); }
// 自旋或阻塞,直到滿足條件,這個方法返回 Object awaitFulfill(QNode s, Object e, boolean timed, long nanos) { long lastTime = timed ? System.nanoTime() : 0; Thread w = Thread.currentThread(); // 判斷需要自旋的次數, int spins = ((head.next == s) ? (timed ? maxTimedSpins : maxUntimedSpins) : 0); for (;;) { // 如果被中斷了,那么取消這個節點 if (w.isInterrupted()) // 就是將當前節點 s 中的 item 屬性設置為 this s.tryCancel(e); Object x = s.item; // 這里是這個方法的唯一的出口 if (x != e) return x; // 如果需要,檢測是否超時 if (timed) { long now = System.nanoTime(); nanos -= now - lastTime; lastTime = now; if (nanos <= 0) { s.tryCancel(e); continue; } } if (spins > 0) --spins; // 如果自旋達到了最大的次數,那么檢測 else if (s.waiter == null) s.waiter = w; // 如果自旋到了最大的次數,那么線程掛起,等待喚醒 else if (!timed) LockSupport.park(this); // spinForTimeoutThreshold 這個之前講 AQS 的時候其實也說過,剩余時間小于這個閾值的時候,就 // 不要進行掛起了,自旋的性能會比較好 else if (nanos > spinForTimeoutThreshold) LockSupport.parkNanos(this, nanos); } }
Doug Lea 的巧妙之處在于,將各個代碼湊在了一起,使得代碼非常簡潔,當然也同時增加了我們的閱讀負擔,看代碼的時候,還是得仔細想想各種可能的情況。
下面,再說說前面說的公平模式和非公平模式的區別。
相信大家心里面已經有了公平模式的工作流程的概念了,我就簡單說說 TransferStack 的算法,就不分析源碼了。
1.當調用這個方法時,如果隊列是空的,或者隊列中的節點和當前的線程操作類型一致(如當前操作是 put 操作,而棧中的元素也都是寫線程)。這種情況下,將當前線程加入到等待棧中,等待配對。然后返回相應的元素,或者如果被取消了的話,返回 null。
2.如果棧中有等待節點,而且與當前操作可以匹配(如棧里面都是讀操作線程,當前線程是寫操作線程,反之亦然)。將當前節點壓入棧頂,和棧中的節點進行匹配,然后將這兩個節點出棧。配對和出棧的動作其實也不是必須的,因為下面的一條會執行同樣的事情。
3.如果棧頂是進行匹配而入棧的節點,幫助其進行匹配并出棧,然后再繼續操作。
應該說,TransferStack 的源碼要比 TransferQueue 的復雜一些,如果讀者感興趣,請自行進行源碼閱讀。
BlockingQueue 實現之 PriorityBlockingQueue帶排序的 BlockingQueue 實現,其并發控制采用的是 ReentrantLock,隊列為無界隊列(ArrayBlockingQueue 是有界隊列,LinkedBlockingQueue 也可以通過在構造函數中傳入 capacity 指定隊列最大的容量,但是 PriorityBlockingQueue 只能指定初始的隊列大小,后面插入元素的時候,如果空間不夠的話會自動擴容)。
簡單地說,它就是 PriorityQueue 的線程安全版本。不可以插入 null 值,同時,插入隊列的對象必須是可比較大小的(comparable),否則報 ClassCastException 異常。它的插入操作 put 方法不會 block,因為它是無界隊列(take 方法在隊列為空的時候會阻塞)。
它的源碼相對比較簡單,本節將介紹其核心源碼部分。
我們來看看它有哪些屬性:
// 構造方法中,如果不指定大小的話,默認大小為 1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1; // 數組的最大容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 // 這個就是存放數據的數組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queue; // 隊列當前大小 private transient int size; // 大小比較器,如果按照自然序排序,那么此屬性可設置為 null private transient Comparator super E> comparator; // 并發控制所用的鎖,所有的 public 且涉及到線程安全的方法,都必須先獲取到這個鎖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這個很好理解,其實例由上面的 lock 屬性創建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這個也是用于鎖,用于數組擴容的時候,需要先獲取到這個鎖,才能進行擴容操作 // 其使用 CAS 操作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int allocationSpinLock; // 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時候用,對于 PriorityBlockingQueue 我們應該比較少使用到序列化 private PriorityQueue q;
此類實現了 Collection 和 Iterator 接口中的所有接口方法,對其對象進行迭代并遍歷時,不能保證有序性。如果你想要實現有序遍歷,建議采用 Arrays.sort(queue.toArray()) 進行處理。PriorityBlockingQueue 提供了 drainTo 方法用于將部分或全部元素有序地填充(準確說是轉移,會刪除原隊列中的元素)到另一個集合中。還有一個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兩個對象的優先級相同(compare 方法返回 0),此隊列并不保證它們之間的順序。
PriorityBlockingQueue 使用了基于數組的二叉堆來存放元素,所有的 public 方法采用同一個 lock 進行并發控制。
二叉堆:一顆完全二叉樹,它非常適合用數組進行存儲,對于數組中的元素 a[i],其左子節點為 a[2i+1],其右子節點為 a[2i + 2],其父節點為 a[(i-1)/2],其堆序性質為,每個節點的值都小于其左右子節點的值。二叉堆中最小的值就是根節點,但是刪除根節點是比較麻煩的,因為需要調整樹。
簡單用個圖解釋一下二叉堆,我就不說太多專業的嚴謹的術語了,這種數據結構的優點是一目了然的,最小的元素一定是根元素,它是一棵滿的樹,除了最后一層,最后一層的節點從左到右緊密排列。
下面開始 PriorityBlockingQueue 的源碼分析,首先我們來看看構造方法:
// 默認構造方法,采用默認值(11)來進行初始化 public PriorityBlockingQueue() { this(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ull); } // 指定數組的初始大小 public PriorityBlockingQueue(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null); } // 指定比較器 public PriorityBlockingQueue(int initialCapacity, Comparator super E> compara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1)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lock = new ReentrantLock(); this.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this.comparator = comparator; this.queue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 // 在構造方法中就先填充指定的集合中的元素 public PriorityBlockingQueue(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lock = new ReentrantLock(); this.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 boolean heapify = true; // true if not known to be in heap order boolean screen = true; // true if must screen for nulls if (c instanceof SortedSet>) { SortedSet extends E> ss = (SortedSet extends E>) c; this.comparator = (Comparator super E>) ss.comparator(); heapify = false; } else if (c instanceof PriorityBlockingQueue>) { PriorityBlockingQueue extends E> pq = (PriorityBlockingQueue extends E>) c; this.comparator = (Comparator super E>) pq.comparator(); screen = false; if (pq.getClass() == PriorityBlockingQueue.class) // exact match heapify = false; }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 = a.length; // If c.toArray incorrectly doesn"t return Object[], copy it. if (a.getClass() != Object[].class) a = Arrays.copyOf(a, n, Object[].class); if (screen && (n == 1 || this.comparator != null)) { for (int i = 0; i < n; ++i) if (a[i]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this.queue = a; this.size = n; if (heapify) heapify(); }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內部的自動擴容實現:
private void tryGrow(Object[] array, int oldCap) { // 這邊做了釋放鎖的操作 lock.unlock(); // must release and then re-acquire main lock Object[] newArray = null; // 用 CAS 操作將 allocationSpinLock 由 0 變為 1,也算是獲取鎖 if (allocationSpinLock == 0 && UNSAFE.compareAndSwapInt(this, allocationSpinLockOffset, 0, 1)) { try { // 如果節點個數小于 64,那么增加的 oldCap + 2 的容量 // 如果節點數大于等于 64,那么增加 oldCap 的一半 // 所以節點數較小時,增長得快一些 int newCap = oldCap + ((oldCap < 64) ? (oldCap + 2) : (oldCap >> 1)); // 這里有可能溢出 if (newCap - MAX_ARRAY_SIZE > 0) { // possible overflow int minCap = oldCap + 1; if (minCap < 0 || minCap > MAX_ARRAY_SIZE)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 newCap = MAX_ARRAY_SIZE; } // 如果 queue != array,那么說明有其他線程給 queue 分配了其他的空間 if (newCap > oldCap && queue == array) // 分配一個新的大數組 newArray = new Object[newCap]; } finally { // 重置,也就是釋放鎖 allocationSpinLock = 0; } } // 如果有其他的線程也在做擴容的操作 if (newArray == null) // back off if another thread is allocating Thread.yield(); // 重新獲取鎖 lock.lock(); // 將原來數組中的元素復制到新分配的大數組中 if (newArray != null && queue == array) { queue = newArray; System.arraycopy(array, 0, newArray, 0, oldCap); } }
擴容方法對并發的控制也非常的巧妙,釋放了原來的獨占鎖 lock,這樣的話,擴容操作和讀操作可以同時進行,提高吞吐量。
下面,我們來分析下寫操作 put 方法和讀操作 take 方法。
public void put(E e) { // 直接調用 offer 方法,因為前面我們也說了,在這里,put 方法不會阻塞 offer(e); }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 首先獲取到獨占鎖 lock.lock(); int n, cap; Object[] array; // 如果當前隊列中的元素個數 >= 數組的大小,那么需要擴容了 while ((n = size) >= (cap = (array = queue).length)) tryGrow(array, cap); try { Comparator super E> cmp = comparator; // 節點添加到二叉堆中 if (cmp == null) siftUpComparable(n, e, array); else siftUpUsingComparator(n, e, array, cmp); // 更新 size size = n + 1; // 喚醒等待的讀線程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lock.unlock(); } return true; }
對于二叉堆而言,插入一個節點是簡單的,插入的節點如果比父節點小,交換它們,然后繼續和父節點比較。
// 這個方法就是將數據 x 插入到數組 array 的位置 k 處,然后再調整樹 private staticvoid siftUpComparable(int k, T x, Object[] array) { Comparable super T> key = (Comparable super T>) x; while (k > 0) { // 二叉堆中 a[k] 節點的父節點位置 int parent = (k - 1) >>> 1; Object e = array[parent]; if (key.compareTo((T) e) >= 0) break; array[k] = e; k = parent; } array[k] = key; }
我們用圖來示意一下,我們接下來要將 11 插入到隊列中,看看 siftUp 是怎么操作的。
我們再看看 take 方法: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 獨占鎖 lock.lockInterruptibly(); E result; try { // dequeue 出隊 while ( (result = dequeue()) == null) notEmpty.await(); } finally { lock.unlock(); } return result; } private E dequeue() { int n = size - 1; if (n < 0) return null; else { Object[] array = queue; // 隊頭,用于返回 E result = (E) array[0]; // 隊尾元素先取出 E x = (E) array[n]; // 隊尾置空 array[n] = null; Comparator super E> cmp = comparator; if (cmp == null) siftDownComparable(0, x, array, n); else siftDownUsingComparator(0, x, array, n, cmp); size = n; return result; } }
dequeue 方法返回隊頭,并調整二叉堆的樹,調用這個方法必須先獲取獨占鎖。
廢話不多說,出隊是非常簡單的,因為隊頭就是最小的元素,對應的是數組的第一個元素。難點是隊頭出隊后,需要調整樹。
private staticvoid siftDownComparable(int k, T x, Object[] array, int n) { if (n > 0) { Comparable super T> key = (Comparable super T>)x; // 這里得到的 half 肯定是非葉節點 // a[n] 是最后一個元素,其父節點是 a[(n-1)/2]。所以 n >>> 1 代表的節點肯定不是葉子節點 // 下面,我們結合圖來一行行分析,這樣比較直觀簡單 // 此時 k 為 0, x 為 17,n 為 9 int half = n >>> 1; // 得到 half = 4 while (k < half) { // 先取左子節點 int child = (k << 1) + 1; // 得到 child = 1 Object c = array[child]; // c = 12 int right = child + 1; // right = 2 // 如果右子節點存在,而且比左子節點小 // 此時 array[right] = 20,所以條件不滿足 if (right < n && ((Comparable super T>) c).compareTo((T) array[right]) > 0) c = array[child = right]; // key = 17, c = 12,所以條件不滿足 if (key.compareTo((T) c) <= 0) break; // 把 12 填充到根節點 array[k] = c; // k 賦值后為 1 k = child; // 一輪過后,我們發現,12 左邊的子樹和剛剛的差不多,都是缺少根節點,接下來處理就簡單了 } array[k] = key; } }
記住二叉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樹,那么根節點 10 拿掉后,最后面的元素 17 必須找到合適的地方放置。首先,17 和 10 不能直接交換,那么先將根節點 10 的左右子節點中較小的節點往上滑,即 12 往上滑,然后原來 12 留下了一個空節點,然后再把這個空節點的較小的子節點往上滑,即 13 往上滑,最后,留出了位子,17 補上即可。
我稍微調整下這個樹,以便讀者能更明白:
我知道本文過長,相信一字不漏看完的讀者肯定是少數。
ArrayBlockingQueue 底層是數組,有界隊列,如果我們要使用生產者-消費者模式,這是非常好的選擇。
LinkedBlockingQueue 底層是鏈表,可以當做無界和有界隊列來使用,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它就是無界隊列。
SynchronousQueue 本身不帶有空間來存儲任何元素,使用上可以選擇公平模式和非公平模式。
PriorityBlockingQueue 是無界隊列,基于數組,數據結構為二叉堆,數組第一個也是樹的根節點總是最小值。
(全文完)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72338.html
摘要:線程安全的線程安全的,在讀多寫少的場合性能非常好,遠遠好于高效的并發隊列,使用鏈表實現。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在高并發的情況下,你會需要一個全局鎖來保證整個平衡樹的線程安全。 該文已加入開源項目:JavaGuide(一份涵蓋大部分Java程序員所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的文檔類項目,Star 數接近 14 k)。地址:https://github.com/Snailclimb... 一 JDK ...
摘要:生產者消費者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多進程同步問題。生產者線程開始產生新的元素并將它們存儲在緩沖區。否則,生產者線程將會在緩沖區創建一個新元素然后通知消費者。我們建立一個線程池,它將收到兩個任務,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任務。 原文鏈接:https://dzone.com/articles/th... 作者:Ioan Tinca 譯者:liumapp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Java生產者消費者問題的演變嗎?...
摘要:引言在包中,很好的解決了在多線程中,如何高效安全傳輸數據的問題。同時,也用于自帶線程池的緩沖隊列中,了解也有助于理解線程池的工作模型。 引言 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中,BlockingQueue很好的解決了在多線程中,如何高效安全傳輸數據的問題。通過這些高效并且線程安全的隊列類,為我們快速搭建高質量的多線程程序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BlockingQueue也用于...
閱讀 1261·2021-09-04 16:41
閱讀 2424·2021-09-02 10:18
閱讀 927·2019-08-29 16:40
閱讀 2623·2019-08-29 16:14
閱讀 917·2019-08-26 13:41
閱讀 1309·2019-08-26 12:24
閱讀 739·2019-08-26 10:24
閱讀 2880·2019-08-23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