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99真实实拍_久久不雅视频_高清韩国a级特黄毛片_嗯老师别我我受不了了小说

資訊專欄INFORMATION COLUMN

詳解APM數據采樣與端到端

light / 1047人閱讀

據云智慧統計,APM從客戶端采集的性能數據可能占到業務數據的50%,而企業要做到從Request到Response整個鏈路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的準確采集,并進行有效串接,進而實現真正的端到端,絕非一件易事。
那么云智慧是如何進行APM數據采樣的,又是如何在“端到端”應用性能管理中滿足用戶對業務數據的高性能分析的呢?在2016年9月全球運維大會的APM專場上,云智慧首席架構師高馳濤先生為你揭曉APM背后的大數據奧秘。
高馳濤(Neeke Gao),云智慧首席架構師,PHP/PECL開發組成員,同時也是PECL/SeasLog,PECL/JsonNet,GoCrab等多項開源軟件作者。10年+研發管理經驗,早期從事大規模企業信息化架構研發,09年涉足互聯網數字營銷領域并深入研究架構與性能優化。2014 年加入云智慧,致力于 APM 產品的架構研發,崇尚敏捷,高效,GettingReal。
以下是高馳濤的精彩分享:
今天是APM專場,相信大家對APM都有一定了解,我就從APM的數據采樣與端到端的幾個層面進行分享,這也是云智慧近幾年在服務和解決客戶需求過程中的實踐結果。
APM和大數據

在APM使用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就是可采集的數據量非常大,大到不可想象,看看上面這個機房,誰能準確說出里面每天有多少數據流轉,而這只是幾臺簡單的機柜。我們對客戶的數據做過統計,在互聯網上,APM從客戶端采集回來的數據能夠占到企業業務數據的50%以上,這就意味著如果采集數據非常詳細,很可能會比原始業務數據量還要龐大。假設業務數據帶寬是2T,為了支撐APM又要上2T的帶寬,支撐業務的服務器可能要三百臺,現在要最少再額外增加150臺支撐APM,這在數據處理方面是個很大的挑戰,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APM并不是企業的核心業務,但是用了非常多的計算與存儲資源。這是數據未作采樣時的現狀。
什么是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從字面上看就是“應用+性能+管理”,前面兩位嘉賓聊的都是APM的范疇,他們聊的核心就是應用性能,注意不是業務而是性能。APM后面還有一個詞是管理,就是從業務的角度理解這個性能數據,比如說一個崩潰或者說一個卡頓會影響多少用戶,影響的用戶會給企業造成多少損失,這就是APM對業務價值方面的體現,也是我們正在努力和實踐的方向。
我們為什么要用APM,今天有騰訊的嘉賓,舉個在手機上玩CF游戲的例子,一個玩家在玩CF,最近常常因為應用運行卡頓被人打死,即便買了好槍、好裝備還是打不過別人,用戶必然會投訴,投訴之后客服會根據系統的知識庫問一大堆有的沒的問題,然后承諾玩家馬上安排運維檢查系統,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在企業業務人員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往往缺少一個工具,或者說一個平臺來及時、準確的發現用戶問題,甚至定位到具體用戶,具體SQL和具體關鍵代碼。
APM有兩大好處,一個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和用戶無效溝通的時間;另一個就是及時發現和準確定位問題,因為運行在互聯網上的業務系統,往往是用戶最先感知到系統故障,如果能在接到用戶反饋的第一時間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就會大大降低故障帶來的業務損失。舉個簡單的例子,云智慧有個客戶的生產系統故障導致停服兩個小時,造成了好幾千萬的損失,后臺運維的解決辦法非常簡單,把服務切了一下,重新啟了一套集群,把業務切過去,現場保留下來了,之后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發現其實是內存泄露。他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找到了問題,后來在云智慧透視寶的幫助下,直接在測試系統上重現了這個問題,并且在10分鐘內準確地定位到了內存泄露的位置,使用APM可以有效地縮短問題的發現時間,并有效解決,避免再次發生類似問題。
為什么說APM是大數據呢?我們知道大數據有著非常明確的4V特征:
一個是數據量大(Volume),我們的一個典型用戶,每天在APM系統中產生的數據存儲量超過了500G;
一個是種類繁多(Variety),例如目前我們已知的移動端APM指標超過三百多個,維度更多;
一個是高速(Velocity),數據產生的速度和消費的速度都是非常恐怖的;
一個是數據價值(Value),單條數據價低,需要綜合大量數據進行多緯度綜合分析,以得出數據現狀和趨勢;
這是大數據的典型特征, APM數據恰好符合。
Apdex的得失
面對這么大的數據量應該怎么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采樣。為什么要做采樣,一個是可以有效降低數據量,從數據價值角度來說我們不希望一條數據漏掉,但當大量數據進來以后,為了描述一天的數據量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這就意味著永遠無法準確描述。

怎么處理呢?大家看這個Jmeter的請求散點圖,在上面標注密密麻麻的點,一個請求一個點位,根據時間維度和響應時間不停地在畫布上面點。這時候很難點到每個準確的點,只是比較客觀的描述一個事情,就像是一篇流水賬,但是不能描述整個應用,也不能描述這個應用是什么樣子。

利用這個散點圖可以做出這樣的一個二維的柱狀圖,同一個柱狀圖上又有面積又有高度又有時間,這樣好幾個維度交叉起來做一個二維圖,右側是從大量不同維度的數據里把幾個指標通過APDEX算法融合成一個Apdex指標。

APDEX就是應用性能指標,是APM領域共同遵循的一個規范標準,這個算法不僅限于應用性能領域,在很多我們想要用同一個指標描述大量數據的時候都可以用。我們先看看為什么要用APDEX,左邊這張圖是高斯分布,也就是正態分布圖,可以把一個指標的散點圖畫到這個地方,形成一張高斯分布圖,它的波動曲線上波峰越高說明性能越差,越平緩說明性能越好。但這種描述方式有個明顯的缺點,很容易忽略兩極,這個圖兩極是響應速度最快或者最慢的情況,而高斯分布更關注中庸狀態,假設非中庸的數據都是異常數據,這就意味著描述的時候其實把看起來非常棒和非常差的狀態丟棄了,只留下中庸數據。

APDEX是對高斯分布的一個改良,這個柱是一個標尺,這個標尺最上面1.00T,T是APDEX的一個單位,APDEX是從0到1描述一項指標,比如計算應用在某一天的平均響應時間,假設一共有四十個請求,平均響應時間是兩秒,低于兩秒的時候設為一,從零到兩秒是十個請求計成一,從兩秒到八秒有二十個計成0.5,另外十個大于八秒的計成零,得到APDEX的計算結果是(1×10+0.5×20+0×10)÷40=0.75。用這個方法可以描述應用在一天內的響應時間指標是0.75,把0.75放在這個柱子上看還可接受,如果低于0.5是完全不可接受,可能是有故障。這就是APDEX算法,可以用一個值去描述應用在一段時間內大量采樣數據的整體狀況。
APDEX有什么問題呢?以血壓為例子,比如說高壓120是標桿,有40個人進行測量,這40個人像剛才說的,優秀的10個,中庸的20個,血壓偏高已經不行的人占了10個,描述40個人的健康狀況得出一個還不錯的數據0.75。這個時候就有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用0.75去描述這個人群是沒問題的,但是忽略了最后大于四倍標量時候的那部分數據,也就是說那10個快要死的人根本沒管他,這是APDEX最大的問題。APDEX的另一個問題是原始數據和端到端的缺失,因為APDEX是通過數據流動過程中直接計算出指標來節省大量存儲的,不但原始數據沒了,端到端數據也被拋棄了。
再舉一個更直接的例子,如果應用系統的數據庫連接池出現了問題,此時整個應用接受到的請求在判斷連接池出現問題后,可能會快速地拋出一個異常并響應前端一個靜態頁,此時整個應用響應非常快速,APDEX值也會非常的理想,而整個應用的性能其實是非常非常差的,因為正常的業務全部被中斷了。
真正的端到端和APM的采樣
真正的端到端是能夠串聯各個請求從客戶端到后面的網絡、DB、物理層、外部服務、文件操作的整個鏈路的數據,數據是不能存在數據孤島的,如果可以通過一個ID號或者是時間維度把數據進行串接,這才是真正的端到端。

這張圖的中間一層就是端到端鏈路,端到端的實現就是在每個點上的這么多服務、組件上采集數據,,同時由一個惟一標識在各個服務組件上采集的數據中作出傳遞; 在分析客戶端用戶行為的同時,還可以通過一個客戶端的API調用,直接追蹤到API對應后端執行的SQL和執行的代碼棧,以及同時刻服務器的CPU/內存/網絡/IO等系統狀態。其中最大的難題是采樣,在使用了APDEX的同時還要實現端到端,這其實就是一個矛盾,既要準確地描述應用的情況,又想降低描述的難度,而且一條數據都不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這個時候有很多做法,這張圖是為客戶測試解決方案時的一個真實機器負載數據圖,TPS降低4%,CPU資源使用率在5%以下。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們在數據傳輸以及數據采集的地方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說系統或接口有問題,問題可能在哪里?根據研發和運維經驗很有可能是在進行操作或者有了網絡請求,還有一種可能情況是內存和CPU的資源情況,知道這些條件之后,就可以有針對的采集數據,而不是一股腦全部采集。還有就是在不丟數據的前提下,要把一款日PV達到百萬級的應用覆蓋全,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這是云智慧的端到端數據采集原理圖,我們的目標是全量采集,同時要關注各個響應閾值,時間的響應閾值、CPU和內存響應閾值,還有錯誤和異常。為什么說是錯誤和異常?因為通常意義上的APDEX是對響應時間這個指標進行計算,做規定的描述。

比如說通過一個接口或者通過一個頁面訪問一條新聞,發一個請求,獲取一篇文章,如果響應時間一百毫秒之內非常棒,但很有可能響應時間一百毫秒的時候要連接一次,連接一次之后要再寫一次緩存或者寫一個點擊量什么的操作,這個時候返回這是一個正常的業務,但是很有可能沒有連上,產生了錯誤或者異常,而響應時間是90毫秒,我們能說這個90毫秒的響應請求比一百毫秒更好嗎?所以單純用響應時間這個指標去衡量性能是有問題的,我們應該在關注響應時間指標的同時關注異常指標,而異常指標比正常指標更重要,在進行APDEX衡量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異常指標的關注。

最后舉個APM應用實例,這是監控寶在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對比,右上角是響應時間占比,下面有訪問時間等等,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黃色部分就是緩慢響應,其實會發現應用有很多問題,緩慢數量大于了90%左右,這是錯誤和異常的指標,優化數據滿眼都是綠色,查詢的響應時間明顯降下來了,這就是響應時間和錯誤相交叉的一個指標表現。通過事務快照還可以查看每個具體請求的代碼運行棧/SQL/API請求/請求參數等指標,如果有錯誤或異常還可以快速地查看錯誤或異常的詳情。
謝謝大家!
Q:我想問一下APDEX是APM行業內的標準,還是云智慧多年來的經驗總結?
高馳濤:APDEX定義是來自于APM這個詞,這個詞是從APM出現以后才有的,而APDEX也是許多專業分析師提出來的標準。剛才說的四倍標量給定義0.5,大于四倍給零,這個其實沒有約定,但是大家一直是這么做的,算一個未成文的約定。
剛才說了關注幾個采樣,關注響應時間、響應閾值,響應閾值包括訪問時間,這是一個關注指標,在采集的時候首先可以確定連接,不管連接有多快、多慢、有沒有出錯,都必須要采集,因為這是未知的非常關鍵的操作,關鍵操作一定要采集。還有對于正常操作,比如說沒有發生錯誤也沒有發生異常,CPU和內存正常,這個時候如果響應時間的閾值低于一毫秒的方法我們會拋棄掉。
云智慧所有的設計都要求不讓用戶改一行代碼,無工程侵入;如果要進行編碼才能獲取數據的話,是完全沒有必要使用第三方平臺的,開發者自己就可以輕松地實現。云智慧從無到有是必須要冷部署的,從有到暫停或者說從有到卸載是可以熱部署的。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7968.html

相關文章

  • 淺述APM采樣與端到端

    摘要:主題大綱淺述采樣與端到端何為何為端到端何為采樣的做法與弊端嘉賓介紹高馳濤,官方開發組成員,作者,云智慧高級架構師。 極牛技術實踐分享活動 極牛技術實踐分享系列活動是極牛聯合頂級VC、技術專家,為企業、技術人提供的一種系統的線上技術分享活動。 每期不同的技術主題,和行業專家深度探討,專注解決技術實踐難點,推動技術創新,每兩周的周三20點正式開課。歡迎各個機構、企業、行業專家、技術人...

    seasonley 評論0 收藏0
  • 深入理解WebRTC

    摘要:對于接收方來說,則必須實時解碼音頻和視頻流,并適應網絡抖動和時延。另外,由于主要是用來解決實時通信的問題,可靠性并不是很重要,因此,使用作為傳輸層協議低延遲和及時性才是關鍵。握手記錄嚴格按照協議規定的順序傳輸,順序不對就報錯。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Web實時通信,WebRTC)由一組標準、協議和JavaScript API組成,用于實現瀏覽器之間(端...

    sumory 評論0 收藏0
  • 如何使用 APM 搞定 PHP 應用的性能優化?

    摘要: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的概念,本文主要闡述如何使用的解決方案來實現應用性能的優化。智能的報警機制,在性能瓶頸出現前,修復性能問題,防止性能問題導致用戶流失。 APM 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APM 的概念,本文主要闡述如何使用 APM 的解決方案來實現 PHP 應用性能的優化。首先先介紹一下 APM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

    sean 評論0 收藏0
  • 云計算時代的網絡進階

    摘要:李耀宗強調,要從根本上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從基礎設施和應用兩個方面提高對復雜網絡環境的管理監測能力,增強企業使用網絡的安全性復雜性,從而才能真正消除企業云優先戰略當中的盲點和障礙。互聯網改變了傳統PC時代IT架構的技術邏輯,帶來了無限的存儲空間和無窮的計算能力,同時,又借助云計算徹底顛覆了以往商業模式上的所有鐵律。有89%的企業計劃采用數字優先的戰略;超過85%的人認為,云是數字化轉型的...

    gecko23 評論0 收藏0

發表評論

0條評論

light

|高級講師

TA的文章

閱讀更多
最新活動
閱讀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