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瀏覽器對象可以獲取瀏覽器提供的很多對象,并進行操作。對象不但充當全局作用域,而且表示瀏覽器窗口。對象表示當前頁面的信息。由于在瀏覽器中以形式表示為樹形結構,對象就是整個樹的根節點。這個行為由瀏覽器實現,主流瀏覽器均支持選項,從開始支持。
由于JavaScript的出現就是為了能在瀏覽器中運行,所以,瀏覽器自然是JavaScript開發者必須要關注的。【寫的比較多,難免有疏漏的地方,希望朋友們指正】
目前主流的瀏覽器分這么幾種:
IE 6~11:國內用得最多的IE瀏覽器,歷來對W3C標準支持差。從IE10開始支持ES6標準;
Chrome:Google出品的基于Webkit內核瀏覽器,內置了非常強悍的JavaScript引擎——V8。由于Chrome一經安裝就時刻保持自升級,所以不用管它的版本,最新版早就支持ES6了;
Sarafi:Apple的Mac系統自帶的基于Webkit內核的瀏覽器,從OS X 10.7 Lion自帶的6.1版本開始支持ES6,目前最新的OS X 10.10 Yosemite自帶的Sarafi版本是8.x,早已支持ES6;
Firefox:Mozilla自己研制的Gecko內核和JavaScript引擎OdinMonkey。早期的Firefox按版本發布,后來終于聰明地學習Chrome的做法進行自升級,時刻保持最新;
移動設備上目前iOS和Android兩大陣營分別主要使用Apple的Safari和Google的Chrome,由于兩者都是Webkit核心,結果HTML5首先在手機上全面普及(桌面絕對是Microsoft拖了后腿),對JavaScript的標準支持也很好,最新版本均支持ES6。
其他瀏覽器如Opera等由于市場份額太小就被自動忽略了。
另外還要注意識別各種國產瀏覽器,如某某安全瀏覽器,某某旋風瀏覽器,它們只是做了一個殼,其核心調用的是IE,也有號稱同時支持IE和Webkit的“雙核”瀏覽器。
不同的瀏覽器對JavaScript支持的差異主要是,有些API的接口不一樣,比如AJAX,File接口。對于ES6標準,不同的瀏覽器對各個特性支持也不一樣。
在編寫JavaScript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瀏覽器的差異,盡量讓同一份JavaScript代碼能運行在不同的瀏覽器中。
瀏覽器對象
JavaScript可以獲取瀏覽器提供的很多對象,并進行操作。
window
window對象不但充當全局作用域,而且表示瀏覽器窗口。
window對象有innerWidth和innerHeight屬性,可以獲取瀏覽器窗口的內部寬度和高度。內部寬高是指除去菜單欄、工具欄、邊框等占位元素后,用于顯示網頁的凈寬高。
兼容性:IE<=8不支持。
"use strict"; // 可以調整瀏覽器窗口大小試試: alert("window inner size: " + window.innerWidth + " x " + window.innerHeight); 對應的,還有一個outerWidth和outerHeight屬性,可以獲取瀏覽器窗口的整個寬高。 navigator navigator對象表示瀏覽器的信息,最常用的屬性包括: navigator.appName:瀏覽器名稱; navigator.appVersion:瀏覽器版本; navigator.language:瀏覽器設置的語言; navigator.platform:操作系統類型; navigator.userAgent:瀏覽器設定的User-Agent字符串。 "use strict"; alert("appName = " + navigator.appName + " " + "appVersion = " + navigator.appVersion + " " + "language = " + navigator.language + " " + "platform = " + navigator.platform + " " + "userAgent = " + navigator.userAgent);
請注意,navigator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用戶修改,所以JavaScript讀取的值不一定是正確的。很多初學者為了針對不同瀏覽器編寫不同的代碼,喜歡用if判斷瀏覽器版本,例如:
var width; if (getIEVersion(navigator.userAgent) < 9) { width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 else { width = window.innerWidth; }
但這樣既可能判斷不準確,也很難維護代碼。正確的方法是充分利用JavaScript對不存在屬性返回undefined的特性,直接用短路運算符||計算:
var width = window.innerWidth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screen
screen對象表示屏幕的信息,常用的屬性有:
screen.width:屏幕寬度,以像素為單位;
screen.height:屏幕高度,以像素為單位;
screen.colorDepth:返回顏色位數,如8、16、24。
"use strict";
alert("Screen size = " + screen.width + " x " + screen.height);
location
location對象表示當前頁面的URL信息。例如,一個完整的URL:
http://www.example.com:8080/p...
可以用location.href獲取。要獲得URL各個部分的值,可以這么寫:
location.protocol; // "http"
location.host; // "www.example.com"
location.port; // "8080"
location.pathname; // "/path/index.html"
location.search; // "?a=1&b=2"
location.hash; // "TOP"
要加載一個新頁面,可以調用location.assign()。如果要重新加載當前頁面,調用location.reload()方法非常方便。
if (confirm("重新加載當前頁" + location.href + "?")) { location.reload(); } else { location.assign("/discuss"); // 設置一個新的URL地址 }
document
document對象表示當前頁面。由于HTML在瀏覽器中以DOM形式表示為樹形結構,document對象就是整個DOM樹的根節點。
document的title屬性是從HTML文檔中的
"use strict";
document.title = "努力學習JavaScript!";
請觀察瀏覽器窗口標題的變化。
要查找DOM樹的某個節點,需要從document對象開始查找。最常用的查找是根據ID和Tag Name。
我們先準備HTML數據:
用document對象提供的getElementById()和getElementsByTagName()可以按ID獲得一個DOM節點和按Tag名稱獲得一組DOM節點:
"use strict"; var men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ink-menu"); var drink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t"); var i, s, menu, drinks; men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ink-menu"); menu.tagName; // "DL" drink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t"); s = "提供的飲料有:"; for (i=0; idocument對象還有一個cookie屬性,可以獲取當前頁面的Cookie。
Cookie是由服務器發送的key-value標示符。因為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但是服務器要區分到底是哪個用戶發過來的請求,就可以用Cookie來區分。當一個用戶成功登錄后,服務器發送一個Cookie給瀏覽器,例如user=ABC123XYZ(加密的字符串)...,此后,瀏覽器訪問該網站時,會在請求頭附上這個Cookie,服務器根據Cookie即可區分出用戶。
Cookie還可以存儲網站的一些設置,例如,頁面顯示的語言等等。
JavaScript可以通過document.cookie讀取到當前頁面的Cookie:
document.cookie; // "v=123; remember=true; prefer=zh"
由于JavaScript能讀取到頁面的Cookie,而用戶的登錄信息通常也存在Cookie中,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這是因為在HTML頁面中引入第三方的JavaScript代碼是允許的:...如果引入的第三方的JavaScript中存在惡意代碼,則www.foo.com網站將直接獲取到www.example.com網站的用戶登錄信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服務器在設置Cookie時可以使用httpOnly,設定了httpOnly的Cookie將不能被JavaScript讀取。這個行為由瀏覽器實現,主流瀏覽器均支持httpOnly選項,IE從IE6 SP1開始支持。
為了確保安全,服務器端在設置Cookie時,應該始終堅持使用httpOnly。
history
history對象保存了瀏覽器的歷史記錄,JavaScript可以調用history對象的back()或forward (),相當于用戶點擊了瀏覽器的“后退”或“前進”按鈕。這個對象屬于歷史遺留對象,對于現代Web頁面來說,由于大量使用AJAX和頁面交互,簡單粗暴地調用history.back()可能會讓用戶感到非常憤怒。
新手開始設計Web頁面時喜歡在登錄頁登錄成功時調用history.back(),試圖回到登錄前的頁面。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
任何情況,你都不應該使用history這個對象了。
操作DOM
由于HTML文檔被瀏覽器解析后就是一棵DOM樹,要改變HTML的結構,就需要通過JavaScript來操作DOM。始終記住DOM是一個樹形結構。操作一個DOM節點實際上就是這么幾個操作:
更新:更新該DOM節點的內容,相當于更新了該DOM節點表示的HTML的內容;
遍歷:遍歷該DOM節點下的子節點,以便進行進一步操作;
添加:在該DOM節點下新增一個子節點,相當于動態增加了一個HTML節點;
刪除:將該節點從HTML中刪除,相當于刪掉了該DOM節點的內容以及它包含的所有子節點。
在操作一個DOM節點前,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先拿到這個DOM節點。最常用的方法是document.getElementById()和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以及CSS選擇器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
由于ID在HTML文檔中是唯一的,所以document.getElementById()可以直接定位唯一的一個DOM節點。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和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總是返回一組DOM節點。要精確地選擇DOM,可以先定位父節點,再從父節點開始選擇,以縮小范圍。
// 返回ID為"test"的節點: var te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 先定位ID為"test-table"的節點,再返回其內部所有tr節點: var tr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table").getElementsByTagName("tr"); // 先定位ID為"test-div"的節點,再返回其內部所有class包含red的節點: var red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div").getElementsByClassName("red"); // 獲取節點test下的所有直屬子節點: var cs = test.children; // 獲取節點test下第一個、最后一個子節點: var first = test.firstElementChild;var last = test.lastElementChild;第二種方法是使用querySelector()和querySelectorAll()
,需要了解selector語法,然后使用條件來獲取節點,更加方便:// 通過querySelector獲取ID為q1的節點: var q1 = document.querySelector("#q1"); // 通過querySelectorAll獲取q1節點內的符合條件的所有節點: var ps = q1.querySelectorAll("div.highlighted > p");注意:低版本的IE<8不支持querySelector和querySelectorAll。IE8僅有限支持。
嚴格地講,我們這里的DOM節點是指Element,但是DOM節點實際上是Node,在HTML中,Node包括Element、Comment、CDATA_SECTION等很多種,以及根節點Document類型,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只關心Element,也就是實際控制頁面結構的Node,其他類型的Node忽略即可。根節點Document已經自動綁定為全局變量document。
更新DOM
拿到一個DOM節點后,我們可以對它進行更新。可以直接修改節點的文本,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修改innerHTML屬性,這個方式非常強大,不但可以修改一個DOM節點的文本內容,還可以直接通過HTML片段修改DOM節點內部的子樹:
// 獲取...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設置文本為abc: p.innerHTML = "ABC"; //ABC
// 設置HTML: p.innerHTML = "ABC RED XYZ"; //...
的內部結構已修改用innerHTML時要注意,是否需要寫入HTML。如果寫入的字符串是通過網絡拿到了,要注意對字符編碼來避免XSS攻擊。
第二種是修改innerText或textContent屬性,這樣可以自動對字符串進行HTML編碼,保證無法設置任何HTML標簽:
// 獲取...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設置文本: p.innerText = ""; // HTML被自動編碼,無法設置一個兩者的區別在于讀取屬性時,innerText不返回隱藏元素的文本,而textContent返回所有文本。另外注意IE<9不支持textContent。
修改CSS也是經常需要的操作。DOM節點的style屬性對應所有的CSS,可以直接獲取或設置。因為CSS允許font-size這樣的名稱,但它并非JavaScript有效的屬性名,所以需要在JavaScript中改寫為駝峰式命名fontSize:
// 獲取...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設置CSS: p.style.color = "#ff0000"; p.style.fontSize = "20px"; p.style.paddingTop = "2em";插入DOM
當我們獲得了某個DOM節點,想在這個DOM節點內插入新的DOM,應該如何做?如果這個DOM節點是空的,例如,
,那么,直接使用innerHTML = "child"就可以修改DOM節點的內容,相當于“插入”了新的DOM節點。如果這個DOM節點不是空的,那就不能這么做,因為innerHTML會直接替換掉原來的所有子節點。
有兩個辦法可以插入新的節點。一個是使用appendChild,把一個子節點添加到父節點的最后一個子節點。例如:
JavaScript
把Java
Python
Scheme
JavaScript
添加到的最后一項: var j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list.appendChild(js);現在,HTML結構變成了這樣:
Java
Python
Scheme
JavaScript
因為我們插入的js節點已經存在于當前的文檔樹,因此這個節點首先會從原先的位置刪除,再插入到新的位置。
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從零創建一個新的節點,然后插入到指定位置:
var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haskell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haskell.id = "haskell"; haskell.innerText = "Haskell"; list.appendChild(haskell); 這樣我們就動態添加了一個新的節點:Java
Python
Scheme
Haskell
動態創建一個節點然后添加到DOM樹中,可以實現很多功能。舉個例子,下面的代碼動態創建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