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詳細具體的使用可以見文章手摸手,帶你優雅的使用。為了加速線上鏡像構建的速度,我們利用源進行加速并且將一些常見的依賴打入了基礎鏡像,避免每次都需要重新下載。
完整項目地址:vue-element-admin
系類文章二: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登錄權限篇)
系類文章三: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三(實戰篇)
系類文章四: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四(vueAdmin 一個極簡的后臺基礎模板)
系類文章:手摸手,帶你優雅的使用 icon
系類文章:手摸手,帶你封裝一個vue component
說好的教程終于來了,第一篇文章主要來說一說在開始寫實際業務代碼之前的一些準備工作吧,但這里不會教你 webpack 的基礎配置,熱更新原理是什么,webpack速度優化等等,有需求的請自行 google,相關文章已經很多了。
目錄結構├── build // 構建相關?? ├── config // 配置相關 ├── src // 源代碼 │?? ├── api // 所有請求 │?? ├── assets // 主題 字體等靜態資源 │?? ├── components // 全局公用組件 │?? ├── directive // 全局指令 │?? ├── filtres // 全局 filter │?? ├── icons // 項目所有 svg icons │?? ├── lang // 國際化 language │?? ├── mock // 項目mock 模擬數據 │?? ├── router // 路由 │?? ├── store // 全局 store管理 │?? ├── styles // 全局樣式 │?? ├── utils // 全局公用方法 │?? ├── vendor // 公用vendor │?? ├── views // view │?? ├── App.vue // 入口頁面 │?? ├── main.js // 入口 加載組件 初始化等 │ └── permission.js // 權限管理 ├── static // 第三方不打包資源 │?? └── Tinymce // 富文本 ├── .babelrc // babel-loader 配置 ├── eslintrc.js // eslint 配置項 ├── .gitignore // git 忽略項 ├── favicon.ico // favicon圖標 ├── index.html // html模板 └── package.json // package.json
這里來簡單講一下src文件
api 和 views簡單截取一下公司后臺項目,現在后臺大概有四五十個 api 模塊
如圖可見模塊有很多,而且隨著業務的迭代,模塊還會會越來越多。
所以這里建議根據業務模塊來劃分 views,并且 將views 和 api 兩個模塊一一對應,從而方便維護。如下圖:
如 article 模塊下放的都是文章相關的 api,這樣不管項目怎么累加,api和views的維護還是清晰的,當然也有一些全區公用的api模塊,如七牛upload,remoteSearch等等,這些多帶帶放置就行。
components這里的 components 放置的都是全局公用的一些組件,如上傳組件,富文本等等。一些頁面級的組件建議還是放在各自views文件下,方便管理。如圖:
這里我個人建議不要為了用 vuex 而用 vuex。就拿我司的后臺項目來說,它雖然比較龐大,幾十個業務模塊,幾十種權限,但業務之間的耦合度是很低的,文章模塊和評論模塊幾乎是倆個獨立的東西,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使用 vuex 來存儲data,每個頁面里存放自己的 data 就行。當然有些數據還是需要用 vuex 來統一管理的,如登錄token,用戶信息,或者是一些全局個人偏好設置等,還是用vuex管理更加的方便,具體當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業務場景的。總之還是那句話,不要為了用vuex而用vuex!
webpack這里是用 vue-cli 的 webpack-template 為基礎模板構建的,如果你對這個有什么疑惑請自行google,相關的配置紹其它的文章已經介詳細了,這里就不再展開了。簡單說一些需要注意到地方。jquery (本項目已移除)
管理后臺不同于前臺項目,會經常用到一些第三方插件,但有些插件是不得不依賴 jquery 的,如市面很多富文本基都是依賴 jquery 的,所以干脆就直接引入到項目中省事(gzip之后只有34kb,而且常年from cache,不要考慮那些吹毛求疵的大小問題,這幾kb和提高的開發效率根本不能比)。但是如果第三方庫的代碼中出現$.xxx或jQuery.xxx或window.jQuery或window.$則會直接報錯。要達到類似的效果,則需要使用 webpack 內置的 ProvidePlugin 插件,配置很簡單,只需要
new webpack.ProvidePlugin({ $: "jquery" , "jQuery": "jquery" })
這樣當 webpack 碰到 require 的第三方庫中出現全局的$、jQeury和window.jQuery 時,就會使用 node_module 下 jquery 包 export 出來的東西了。
alias當項目逐漸變大之后,文件與文件直接的引用關系會很復雜,這時候就需要使用alias 了。
有的人喜歡alias 指向src目錄下,再使用相對路徑找文件
resolve: { alias: { "~": resolve(__dirname, "src") } } //使用 import stickTop from "~/components/stickTop"
或者也可以
alias: { "src":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component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components"), "api":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api"), "util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utils"), "store":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store"), "router":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router") } //使用 import stickTop from "components/stickTop" import getArticle from "api/article"
沒有好與壞對與錯,純看個人喜好和團隊規范。
ESLint不管是多人合作還是個人項目,代碼規范是很重要的。這樣做不僅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基本語法錯誤,也保證了代碼的可讀性。這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個人推薦 eslint+vscode 來寫 vue,絕對有種飛一般的感覺。效果如圖:
每次保存,vscode就能標紅不符合eslint規則的地方,同時還會做一些簡單的自我修正。安裝步驟如下:
首先安裝eslint插件
安裝并配置完成 ESLint 后,我們繼續回到 VSCode 進行擴展設置,依次點擊 文件 > 首選項 > 設置 打開 VSCode 配置文件,添加如下配置
"files.autoSave":"off", "eslint.validate": [ "javascript", "javascriptreact", "html", {?"language":?"vue",?"autoFix":?true?} ], "eslint.options": { "plugins": ["html"] }
這樣每次保存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根目錄下.eslintrc.js你配置的eslint規則來檢查和做一些簡單的fix。這里提供了一份我平時的eslint規則地址,都簡單寫上了注釋。每個人和團隊都有自己的代碼規范,統一就好了,去打造一份屬于自己的eslint 規則上傳到npm吧,如餓了么團隊的 config,vue的 config。
vscode 插件和配置推薦
封裝 axios我們經常遇到一些線上 的bug,但測試環境很難模擬。其實可以通過簡單的配置就可以在本地調試線上環境。
這里結合業務封裝了axios ,線上代碼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import { Message } from "element-ui"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import { getToken } from "@/utils/auth" // 創建axios實例 const service = axios.create({ baseURL: process.env.BASE_API, // api的base_url timeout: 5000 // 請求超時時間 }) // request攔截器 service.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 Do something before request is sent if (store.getters.token) { config.headers["X-Token"] = getToken() // 讓每個請求攜帶token--["X-Token"]為自定義key 請根據實際情況自行修改 } return config }, error => { // Do something with request error console.log(error) // for debug Promise.reject(error) }) // respone攔截器 servi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 response => response, /** * 下面的注釋為通過response自定義code來標示請求狀態,當code返回如下情況為權限有問題,登出并返回到登錄頁 * 如通過xmlhttprequest 狀態碼標識 邏輯可寫在下面error中 */ // const res = response.data; // if (res.code !== 20000) { // Message({ // message: res.message, // type: "error", // duration: 5 * 1000 // }); // // 50008:非法的token; 50012:其他客戶端登錄了; 50014:Token 過期了; // if (res.code === 50008 || res.code === 50012 || res.code === 50014) { // MessageBox.confirm("你已被登出,可以取消繼續留在該頁面,或者重新登錄", "確定登出", { // confirmButtonText: "重新登錄", // cancelButtonText: "取消", // type: "warning" // }).then(() => { // store.dispatch("FedLogOut").then(() => { // location.reload();// 為了重新實例化vue-router對象 避免bug // }); // }) // }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else { // return response.data; // } error => { console.log("err" + error)// for debug Message({ message: error.message, type: "error", duration: 5 * 1000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export default service
import request from "@/utils/request" //使用 export function getInfo(params) { return request({ url: "/user/info", method: "get", params }); }
比如后臺項目,每一個請求都是要帶 token 來驗證權限的,這樣封裝以下的話我們就不用每個請求都手動來塞 token,或者來做一些統一的異常處理,一勞永逸。
而且因為我們的 api 是根據 env 環境變量動態切換的,如果以后線上出現了bug,我們只需配置一下 @/config/dev.env.js 再重啟一下服務,就能在本地模擬線上的環境了。
module.exports = { NODE_ENV: ""development"", BASE_API: ""https://api-dev"", //修改為""https://api-prod""就行了 APP_ORIGIN: ""https://wallstreetcn.com"" //為公司打個廣告 pc站為vue+ssr }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調試線上bug了。
當然這里只是簡單舉了個例子,axios還可以執行多個并發請求,攔截器什么的,大家自行去研究吧。
vue-cli 默認只提供了dev和prod兩種環境。但其實正真的開發流程可能還會多一個sit或者stage環境,就是所謂的測試環境和預發布環境。所以我們就要簡單的修改一下代碼。其實很簡單就是設置不同的環境變量
"build:prod": "NODE_ENV=production node build/build.js", "build:sit": "NODE_ENV=sit node build/build.js",
之后在代碼里自行判斷,想干就干啥
var env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onfig.build.prodEnv : config.build.sitEnv
新版的 vue-cli 也內置了 webpack-bundle-analyzer 一個模塊分析的東西,相當的好用。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和之前一樣封裝一個 npm script 就可以。
//package.json "build:sit-preview": "cross-env NODE_ENV=production env_config=sit npm_config_preview=true npm_config_report=true node build/build.js" //之后通過process.env.npm_config_report來判斷是否來啟用webpack-bundle-analyzer var BundleAnalyzerPlugin = 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webpackConfig.plugins.push(new BundleAnalyzerPlugin())
效果圖
webpack-bundle-analyzer這個插件還是很有用的,對后期的代碼優化什么的,最重要的是它夠裝逼~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一套的開發流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里我來講講我司的前后端交互流程。
跨域問題首先前后端交互不可避免的就會遇到跨域問題,我司現在全是用 cors來解決的,如果你司后端嫌麻煩不肯配置的話,dev環境也可以通過
webpack-dev-server的proxy來解決,開發環境用nginx反代理一下就好了,具體配置這里就不展開了。
其實大家也知道,平時的開發中交流成本占據了我們很大一部分時間,但前后端如果有一個好的協作方式的話能解決很多時間。我司開發流程都是前后端和產品一起開會討論項目,之后后端根據需求,首先定義數據格式和api,然后 mock api 生成好文檔,我們前端才是對接接口的。這里推薦一個文檔生成器 swagger。
swagger是一個REST APIs文檔生成工具,可以在許多不同的平臺上從代碼注釋中自動生成,開源,支持大部分語言,社區好,總之就是一個強大,如下圖的api 文檔(swagger自動生成,ui忽略)
api 地址,需要傳是沒參數,需要的傳參類型,返回的數據格式什么都一清二楚了。
如果后端不肯來幫你 mock 數據的話,前端自己來 mock 也是很簡單的。你可以使用mock server 或者使用 mockjs + rap 也是很方便的。
不久前出的 easy-mock也相當的不錯,還能結合 swagger。
我們大前端終于不用再看后端的臉色了~
element-ui 默認的icon不是很多,這里要安利一波阿里的iconfont簡直是神器,不管是公司項目還是個人項目都在使用。它提供了png,ai,svg三種格式,同時使用也支持unicode,font-class,symbol三種方式。由于是管理后臺對兼容性要求不高,樓主平時都喜歡用symbol,曬一波我司后臺的圖標(都是樓主自己發揮的)。
詳細具體的使用可以見文章 手摸手,帶你優雅的使用 icon
different router the same component vue。真實的業務場景中,這種情況很多。比如
我創建和編輯的頁面使用的是同一個component,默認情況下當這兩個頁面切換時并不會觸發vue的created或者mounted鉤子,官方說你可以通過watch $route的變化來做處理,但其實說真的還是蠻麻煩的。后來發現其實可以簡單的在 router-view上加上一個唯一的key,來保證路由切換時都會重新渲染觸發鉤子了。這樣簡單的多了。
優化computed: { key() { return this.$route.name !== undefined? this.$route.name + +new Date(): this.$route + +new Date() } }
有些人會覺得現在構建是不是有點慢,我司現在技術棧是容器服務,后臺項目會把dist文件夾里的東西都會打包成一個docker鏡像,基本步驟為
npm install npm run build:prod 加打包鏡像,一共是耗時如下
還是屬于能接受時間的范圍。
主站PC站基于nodejs、Vue實現服務端渲染,所以不僅需要依賴nodejs,而且需要利用pm2進行nodejs生命周期的管理。為了加速線上鏡像構建的速度,我們利用taobao源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進行加速, 并且將一些常見的npm依賴打入了基礎鏡像,避免每次都需要重新下載。
這里注意下 建議不要使用cnpm install或者update 它的包都是一個link,反正會有各種詭異的bug,這里建議這樣使用
npm install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如果你覺得慢還是有可優化的空間如使用webpack dll 或者把那些第三方vendor多帶帶打包 external出去,或者我司現在用的是http2 可以使用AggressiveSplittingPlugin等等,這里有需求的可以自行優化。
占坑常規占坑,這里是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系列。
完整項目地址:vue-element-admin
系類文章二: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登錄權限篇)
系類文章三: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三(實戰篇)
系類文章四: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四(vueAdmin 一個極簡的后臺基礎模板)
系類文章:手摸手,帶你優雅的使用 icon
系類文章:手摸手,帶你封裝一個vue component
樓主個人免費圈子。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91689.html
摘要:靈活性和針對性。所以我覺得大部分組件還是自己封裝來的更為方便和靈活一些。動手開干接下來我們一起手摸手教改造包裝一個插件,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封裝一個專屬于你的。 項目地址:vue-countTo配套完整后臺demo地址:vue-element-admin系類文章一: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一(基礎篇)系類文章二: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登錄權限篇)系類文章三:手摸手,帶...
摘要:我們將登錄按鈕上綁上事件,點擊登錄之后向服務端提交賬號和密碼進行驗證。所以前端和后端權限的劃分是不太一致。側邊欄最后一個涉及到權限的地方就是側邊欄,不過在前 完整項目地址:vue-element-admin 系列文章: 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一(基礎篇) 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登錄權限篇) 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三 (實戰篇) 手摸手,帶你用vu...
摘要:社區的認可目前已經是相關最多的開源項目了,體現出了社區對其的認可。監聽事件手動維護列表這樣我們就簡單的完成了拖拽排序。 完整項目地址:vue-element-admin 系類文章一: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一(基礎篇)系類文章二: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登錄權限篇)系類文章三: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三(實戰篇)系類文章四: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
摘要:社區的認可目前已經是相關最多的開源項目了,體現出了社區對其的認可。監聽事件手動維護列表這樣我們就簡單的完成了拖拽排序。 完整項目地址:vue-element-admin 系類文章一: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一(基礎篇)系類文章二: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登錄權限篇)系類文章三: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三(實戰篇)系類文章四: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
摘要:目前的技術棧主要的采用由于是個人項目,所以數據請求都是用了代替。后續會出一系列的教程配套文章,如如何從零構建后臺項目框架,如何做完整的用戶系統如權限驗證,二次登錄等,如何二次開發組件如富文本,如何整合七牛等等文章,各種后臺開發經驗等等。 完整項目地址:vue-element-admin系類文章一: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一(基礎篇)系類文章二:手摸手,帶你用vue擼后臺 系列二...
閱讀 2586·2021-09-26 10:13
閱讀 6003·2021-09-08 10:46
閱讀 696·2019-08-30 15:53
閱讀 2971·2019-08-29 16:13
閱讀 2763·2019-08-26 12:23
閱讀 3492·2019-08-26 11:24
閱讀 1098·2019-08-23 18:09
閱讀 1036·2019-08-23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