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Array;=+count(Array);}
首先上結論:
(1)不是所有的編程語言都要先編譯成C
(2)甚至有編程語言連編譯成匯編這一步都跳過了。
(3)不是所有的編程語言都需要編譯,有的是純解釋型語言
硬件執行的本質就是一堆電子元件的“開關”動作,開、關兩種狀態可以用二進制的1和0來表示,這樣整個硬件的執行就和二進制對應了起來。硬件是無法理解上層的高級編程語言的(比如Java、C++、C,、C#、Javascript…… )。
那么為什么要發明高級編程語言呢?因為:
(1)人類直接與二進制打交道,比較費力,與自然語言相隔太遠,不利于相互交流和協作,從而很難誕生高效的大規模團隊協作來完成超復雜規模的軟件設計、開發。
(2)每種硬件平臺對應的二進制設計都不太相同,如果直接與二進制打交道,那么就要不斷地重復造輪子,不利于跨平臺的設計和協作。
既然需要高級編程語言,而硬件又只認識二進制,那么怎么去解決這兩者之間的鴻溝呢?答案就是:編譯和解釋。
你可以把編譯類比成一次性翻譯完整的文學著作。相當于把用高級編程語言編寫的源代碼一次性轉換成二進制。
人們擺脫二進制的第一步嘗試是設計匯編語言和開發匯編器。每一條匯編指令與對應的二進制是一一對應的,換言之,匯編語言只不過是二進制的一種助記方式。
在有了匯編器之后,可以在匯編語言之上,再來設計高級編程語言和高級語言的編譯器,后者可以通過匯編器轉換成二進制。通過這樣的不斷遞歸的設計、開發過程,就可以設計出非常高級的編程語言。具體的原理分析可以參見筆者的專欄《ucloud方舟編譯器源代碼分析》的《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編譯器本身是怎么被編譯出來的?》。
只要有能轉換出最終二進制的高級語言編譯器,那么其實是不需要有顯式的匯編器和匯編語言的。
解釋相對于同聲傳譯。Javascript這些腳本語言,大部分都是采用解釋器來做翻譯。它并不需要像編譯那樣,一次性把所有的源代碼轉換成最終的二進制。而是在運行的過程中,一邊翻譯一邊執行。與上面設計高級編程語言的編譯器的方式一樣,高級語言的計時器也可以通過遞歸的方式設計、開發。到最后,只要有能轉換出最終二進制的高級語言解釋器,那么其實是不需要有顯式的匯編器和匯編語言的。
關于解釋器的具體原理,以及加強型算法——如JIT,可以參見筆者的專欄《ucloud方舟編譯器源代碼分析》的《干掉Java虛擬機來提升應用程序性能:只有ucloud想到了嗎?》。
歷史上還專門開發過面向高級語言的機器,中間是不需要匯編語言過渡的。比如大名鼎鼎的LISP語言。曾經人們專門為LISP語言開發過對應的機器。但是最終的商業成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當時一些條件還不成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不管用什么語言編寫程序最后都要生成機器能夠識別的語言。我以自已最為熟悉的編程語言C語言和匯編語言為例來說明吧!
我們知道計算機是不能直接識別C語言或匯編語言的,要經過編譯軟件把這些人類很容易讀懂的語言生成計算機能夠“識讀”的語言,我們稱之為“機器語言”。機器語言都是以“1”和“0”組成的,我們人類很難讀懂!
因此,在用編程軟件編寫程序時,編程軟件都有把源程序編譯成目標文件的功能,比如我們常用的keil軟件,只要通過簡單的設置便會自動生成后綴為.Hex的目標文件,我們要把這個文件通過下載軟件下載到計算機中就可以了!不需要相互轉換。我們用匯編寫程序也是一樣的方法。不過所生成的目標文件其格式可以是.Hex文件或者.bin文件,只不過前者以十六進制形式出現而后者以二進制形式出現!我們可以類推出其它編程語言都應該大同小異。
當然,最后我們可以使C語言和匯編語言相互轉化的,我們稱為反匯編!這種方法用的場合較少!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歡迎朋友們參與討論這個話題。敬請觀注電子及工控技術!
用C寫的程序才會被編譯成匯編語言,再由匯編器翻譯成機器碼。是這樣的,要搞清楚一點,只有機器語言才能和底層硬件打交道,也就是每種高級語言的最終執行代碼都是機器碼,至于中間形式的目標代碼則有很多種,像Java語言的代碼被編譯成一種叫字節碼的中間代碼,然后由相應平臺的JVM翻譯成機器碼執行,還有的像JavaScript, Python這種解釋型的語言根本就不經過編譯,而是逐條代碼直接翻譯成機器碼再執行。很多時候說C語言是最基礎的語言并不是說所有語言都要往C語言上走一遍,一部分原因是因為C語言的特性使得它適合編寫一些語言的底層支持模塊,還有就是操作系統是由C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序與操作系統交互需要調用一些C寫的模塊。總之,你完全可以自己發明一種語言,你定義好語法規則,再寫一個針對這種需要的編譯器,能翻譯成平臺兼容的機器語言,那樣就可以執行了。所以不存在什么語言都要轉成C這一說
java是編譯成軟指令,運行時由jvm就是java虛擬機翻譯成本地硬件指令。而c語言編譯后是直接的機器指令。
因此,在不同架構CPU和操作系統上實現不同的jvm就可以實現java庫的跨平臺使用。就是說只要你的平臺能安裝jvm就能運行java程序。
匯編語言是文本化的機器指令,任何語言一般不編譯成匯編語言。
而匯編語言程序,編譯之后才是機器指令。
機器指令都是二進制存儲的,具體每條指令形態就像:指令id+參數,參數就像是寄存器、立即數這樣的。指令id就是某條指令唯一的標識。
指令id一般由CPU廠商給出列表,說明哪個數字對應于哪個指令。
所以很多涉及底層的東西是用C寫的,既有較高性能,又相對容易移植。
比如Python是用C語言寫的,但是Python程序在運行時不會被編譯成C語言。
C++是給C語言添加了面向對象的概念。
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
我們來一條條的看吧:
1.編程語言并不是都要編譯成C,這個說法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C語言和java,python一樣,也是一種高級語言。但是C語言有個優勢,就是可以嵌套匯編,實現底層交互。
2.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匯編語言就是最底層的語言了,其實計算機還是不認識匯編是個什么東西, 因為計算機只能識別一種語言,那就是機器語言,全都是0和1這樣的二進制數。比方說MOV AX,BX,這條匯編的意思是寄存器將BX的內容轉移到AX中,對應機器語言的1000100111011000,非常復雜。可以這么理解:匯編語言實際上是機器指令的一種簡寫形勢。
可以看看下圖,做一個簡單的加法運算,分別用C語言,匯編和機器語言表示,各位就能理解高級語言的好處了。
無論是C還是其他什么語言,最終的目的都是實現某種功能,而這離不開硬件的支持,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從程序和硬件的關系說起。
在計算機中存在著大量的電子元件,電路就兩種情況:開和關,這兩種狀態分別用1和0來表示,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二進制, 在計算機中,所有的運算都是以二進制的形式進行的,比方說3+4,在CPU中的表現形式為00110000+01000000,如果是負數運算或浮點運算的話還會更復雜一些,這里不再累述。
通過0和1決定電路狀態,那么操作者是通過編程語言操作硬件的呢?這里編譯器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編譯器就像是一個翻譯一樣,也就任人們口中俗稱的編程軟件。其實用更專業的話來說,編譯器實際上是IDE(開發集成環境)中的一個工具。
雖然大家可能在操作中感受不是那么強烈,但如果你在windows控制臺下用javac編譯過java代碼,或者你在linux的命令行下編譯過程序,這個時候我們就直接使用了編譯器。
最后提一點,并不是所有的語言都會被編譯器直接編譯成機器語言。C語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語言,因為他是直接可以直接編譯為匯編再編譯為機器碼的,這也是C語言可以和底層打交道的主要原因。像我們熟知的java,它會把源碼先轉換成一種叫做字節碼的東西,通過JVM虛擬機將其轉換為機器碼。所以說,編譯器的類型有很多,作用不能一概而論。
我認為只是一小部分很low的高級語言需要C語言中轉編繹。大多數PC機語言直接編繹成宏匯編語言或者更直接的機器語言的形式執行;而更低級的單片機語言,無論是C還是匯編,都直接編繹為機器碼,直接可被設備識別。
像高級的C++語言,如果進行調試,基本以宏匯編語言的形式出現,VC,VS等基本如此。當然,要讓機器識別,最后必然是機器碼。
也有很多很low的高級語言,必須先轉為C,再執行。這種語言效率都很低,可以理解為2次開發。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小公司、個人都可以做編繹器,小范圍、特定場合用用可以。
對于單片機編程,簡單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單片機編繹程序眾多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最low的51系到8位程序的編繹,初學者都可以嘗試做。當然做到極致也是不容易的。
編繹語言,要做到微軟MS的VC,VS的水平,估計需要幾十年的努力,同時還要對處理器的硬件結構搞的很明白。如果相關的知名處理器廠商,如Intel,ARM架構等廠商不跟你合作,估計永遠也做不出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為示意)
首先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所有的編程語言要轉化成機器語言然后才去運行,肯定不會轉化成C語言去運行,因為C語言還是要匯總成機器語言去運行。從類別上講編程語言主要分成兩種,一種在運行之前提前生成二進制文件,機器上電直接運行就可以了;另外一種是一邊運行一邊編譯最終的結果也是轉化成二進制文件,這樣機器才能準確的識別出來。只要是遵循馮諾依曼的架構都要轉化成二進制的文件讓機器去運轉執行,可能在未來量子計算機發展起來架構會有所改變,起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這種架構存在。
就拿典型的編程語言Java作為例子來闡述,java屬于典型的跨平臺語言,跨平臺的語言編程的好處是在任何一個操作系統上完成代碼編寫之后就可以在任何平臺來運行,一般開發java都在windows平臺上開發,但真正在部署的時候既可以在linux服務器上運行,也可以在windows服務器上運行。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是要遵循各自的指令體系,做這個時期的關鍵點就在于java的虛擬機,所以在安裝運行環境的時候,不同的操作系統的版本是不一致的,java在編譯的時候都會轉化成字節碼,字節碼在不同操作系統的虛擬機都可以運行,虛擬機里面會把主流的操作系統指令都分別集成進去,也就是java版本在更迭的時候除了增加基本語法之外,還要在修改不同的操作系統底層實現,這樣子才能真正做到跨平臺運行。
跨平臺在嵌入式領域使用的比較多,如果用C++開發的代碼可以在宿主機上直接運行,調試完畢了然后再燒錄到嵌入式板卡里面去運行,畢竟直接在PC的linux上調試代碼,要比直接在板子里調試要方便的多,這就是跨平臺的好處,除了方便開發代碼還極大方便調試。
雖然不是每種編程語言都要轉化成C語言再去運行,但很多編程語言的底層都是C語言來實現的,這是真實存在的事實,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C語言已經過時了,起碼從招聘的簡章C語言的比例在下降,這個主要原因是國內程序員大部分都做著互聯網的工作,互聯網主要從事應用級開發比較多,所以一些集成化編程語言在國內比較能夠吃得開,像python,php,Java在國內都有著良好的生態基礎,這是國內軟件環境決定的。
C語言在很多基礎領域還是首選的編程語言,語法簡潔但靈活多樣,在實際功能的的時候效率高性能強,在很多領域還是第一編程語言,主要在通訊行業以及嵌入式領域還是C語言的主戰場。非常流行的人工智能在底層很多功能實現也是基于C語言完成,只不過C語言的角色從前臺走向了幕后,但重要性并沒有因此而降低,即使選擇C語言作為入門的編程語言,在基礎過硬的情況下照樣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不要迷信C語言已經不行了之類的話語。
對于編程語言的編譯原理以及運行過程還是要多去涉獵,如果純正的高級編程語言可能很少去關系這些個原理,都是去操心如何架構等方面的問題,底層如何實現功能對于上層調用方式都有決定性因素,盡管很多人不推薦第一門編程語言選擇C語言,但從個人的角度出發,還是建議C語言作為入門編程語言,即使不是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起碼在從知識體系上還是有很大的好處,希望能幫到你。
你可能聽錯了 大部分編程語言是用C開發的 例如大行其道的Python和Java 但是并不是說這些語言一定會編譯為C 往往是編譯成虛擬機指令或者編譯成機器語言 注意機器語言不是匯編語言 機器語言是二進制可以直接執行
以Python為例 Python本身的編譯器會把源代碼編譯為虛擬機的指令 再用虛擬機去執行這些指令 Python的一大優勢是很容易呼叫C規格的共享函數庫 或者說很容易用C來擴展或者加速Python
單純就虛擬機來比較 Java虛擬機更優秀 很多新技術 例如JIT編譯技術
不過Python+C的組合還是很有市場 特別是人工智能和工業控制 還有自動化部署和測試自動化
如果你想了解虛擬機 SQLite虛擬機相對比較簡單 雖然是個數據庫虛擬機 不過文檔比較容易消化 代碼也就一個C文件
計算機能夠識別的語言只有機器語言,也就是0-1代碼,咱們可以直接編寫0-1代碼讓計算機執行程序,沒有問題。但是,這就增加我們學習編程的學習成本和編程成本,為此咱們的前輩們開發了編程語言,最早的是匯編語言,通過編譯器將匯編語言變成機器語言;另外一種是高級語言,像Python、java、C++、MATLAB、VB等等。高級語言接近于人類語言,學習成本、編程成本低,匯編語言學習成本較高,目前除了對計算速度要求極其嚴格的環境,一般不采用匯編語言。
因此,高級語言和匯編語言不是遞進的關系,即高級語言不會編譯成匯編語言,他們都會變成機器語言(即0-1代碼),供計算機硬件識別并驅動計算機完成相關功能。
10
回答6
回答0
回答0
回答1
回答0
回答5
回答3
回答10
回答0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