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轉載自是什么呢根據的定義是一個被用于延時計算的最終結果的占位符這個怎么理解呢比如說,我要去麥當勞買點吃的,下單以后人家會先給你一個訂單號,等人家外賣做好了,會提示你,并用那個訂單小票來換取你真正的食物,在這時候,那個訂單小票就是你這頓飯的
轉載自: http://www.lht.ren/article/3/
Promise是什么呢?根據ecma-262的定義:
Promise是一個被用于延時計算的最終結果的占位符
(A Promise is an object that is used as a placeholder for the eventual results of a deferred (and possibly asynchronous) computation.)
這個怎么理解呢
比如說,我要去麥當勞買點吃的,下單以后人家會先給你一個訂單號,等人家外賣做好了,會提示你,并用那個訂單小票來換取你真正的食物,在這時候,那個訂單小票就是你這頓飯的占位符。
回到Promise,它有三種狀態,分別為完成,拒絕和待決議,
而待決議的狀態代表它還沒有被完成或者是拒絕,也就是說,如果它一直都是處于待決議的狀態,意味著代碼永遠都不會繼續往下執行
所以下面這段代碼永遠都執行不到finish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waiting"); document.writeln("waiting"); }).then((msg) => { console.log("finish"); });
也就是意味著,必須顯示的執行resolve()或者是reject,程序才會繼續往下執行。
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很簡單,決議一下就好了嘛,哈哈~~
或者給Promise設置一個超時時間,看下面的代碼:
function timeoutPromise(delay) { return new Promise( function(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function(){ reject( "Timeout!" ); }, delay ); } ); } Promise.race([ new Promise(() => { console.log("waiting..."); }), timeoutPromise(3000) ]).catch((msg) => { console.log(msg); })
這段代碼呢,會先等待5秒,然后會打印出一個錯誤"Timeout",在這里,Promise.race()實際上就是競態的,誰先決議,其余的就會被拋棄。所以咱們三秒鐘后決議一個拒絕,剩下那個promise自動被拋棄了
說到錯誤處理了,思考下面的代碼: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oo.bar(); }).then((msg) => { console.log(msg); }, null).then((msg) => { console.log(msg); }, (err) => { console.log(err); });
這段代碼,很明顯foo不是對象,所以會報ReferenceError,所以呢,會自動決議為reject,然后他緊接著的那個then沒有拒絕處理回調,然后接著往下傳遞錯誤,直到有reject回調為止,假如一直都沒有reject回調呢,他就會在全局拋出一個未捕獲的異常。
那么如果在Promise決議多次呢,實際上只有第一次決議生效,也就是說,只能有一種決議生效,又成功又失敗,或者成功多次,失敗多次聽著就不靠譜是吧,思考下面的代碼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 reject(); console.log("exec finish"); }).then((msg) => { console.log("resolve"); }, (err) => { console.log("reject"); });
運行結果是輸出exec finish 和resolve,因為第一次決議為resolve, 所以reject決議就被拋棄了
大家想一下,決議后對應的then里面的回調函數是同步還是異步的呢,思考下面這個問題:
console.log(0);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1); resolve(); console.log(2); }) console.log(3); p.then((msg) => { console.log(4); }); console.log(5);
他的結果是 1 2 3 5 4
答案很顯然啦,是異步的!實際上當決議以后,就會把它放到一個異步隊列里調用
那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呢,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思考下面這個問題
function getResult() { console.log(a); } function opt() { if (isAsync) { setTimeout(() => { getResult(); }, 0); } else { getResult(); } } var a = 0; var isAsync = false; opt(); a++; isAsync = true; opt(); a++;
他的結果輸出的是0 2,那為什么不是0, 1,實際上就是因為由于同步和異步的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也叫zalgo,所以呢,要想消除他們的不確定性,必須就讓他里面的代碼要么都是同步,要么都是異步,這也是then為什么是異步的原因了
關于then,還有一個問題,就是then的返回值是什么,來繼續看問題
var p = Promise.resolve( 21 ); var p2 = p.then( function(v){ return v * 2; }); console.log(p2);
通過他的結果,你很容易就能看出來,then的返回值是一個Promise,那么,這個then回調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呢?
function callback() { return Promise.resolve(42); }
如果是的話,那么咱們就研究一下Promise.resolve()的特性,然后then()同理就可以是吧
那么我們現在就研究一下Promise.resolve()的一些特性:
如果向Promise.resolve()傳遞一個非Promise,非thenable的立即值,就會立即得到這個值填充的Promise,這個有三個關鍵字,非Promise,非thenable和立即值
如果向Promise.resolve()傳遞一個真正的promise,那么就會返回這個Promise,又一個例子,很好理解
var p = Promise.resolve(42); var p2 = Promise.resolve(p); console.log(p === p2); // true
如果向Promise.resolve()傳遞一個非Promise的thenable值,那么就會展開這個值,并且在展開過程會持續到提取出一個具體的Promise最終值
大家應該會有一點疑惑,thenable是什么,這段話是什么意思
var obj = { the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Promise.resolve(obj).then((msg) => { console.log(msg); //42 });
好了,Promise.resolve()特性講完了,then返回值同理
同理完了以后呢,就會出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用法
首先就是鏈式調用,比如說
var p = Promise.resolve( 21 ); var p2 = p.then( function(v){ console.log( v ); // 21 // 用值42填充p2 return v * 2; } ); // 連接p2 p2.then( function(v){ console.log( v ); // 42 } );
很簡單吧,就不贅述了。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就是Promise實現同步執行,也就是前一個then如果是異步的話,它必須操作完成后,才會執行后面的then,常見的寫法是這樣的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exec in promise it"); resolve(); }, 1000); }).then(()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exec in then it"); resolve(); }, 1000); }); });
這個先過一秒輸出第一句話,再過一秒輸出第二句話
這個的原理實際上剛剛Promise.resolve()的第二條,如果返回的是Promise,那么會直接返回這個Promise,在這里,直接返回return的這個Promise后,就會等待這個Promise決議,在一秒后決議完,就執行后面的then
最后一個有關then的知識點了:
一個Promise決議后,這個Promise上所有的通過then()注冊的回調都會在下一個異步時間節點上依次被立即調用,這些回掉中任意一個都無法影響或者延誤對其他回調的調用
var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 }); p.then( function(){ p.then( function(){ console.log( "C" ); } ); console.log( "A" ); } ); p.then( function(){ console.log( "B" ); } ); // a b c
這個的重點實際上是這些決議回調都被加入到了一個隊列中,輸出的順序正好實際上就代表了他們加入隊列后的先后順序
參考書籍《你不知道的Javascript中卷》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00376.html
摘要:從最開始的到封裝后的都在試圖解決異步編程過程中的問題。為了讓編程更美好,我們就需要引入來降低異步編程的復雜性。異步編程入門的全稱是前端經典面試題從輸入到頁面加載發生了什么這是一篇開發的科普類文章,涉及到優化等多個方面。 TypeScript 入門教程 從 JavaScript 程序員的角度總結思考,循序漸進的理解 TypeScript。 網絡基礎知識之 HTTP 協議 詳細介紹 HTT...
摘要:的翻譯文檔由的維護很多人說,阮老師已經有一本關于的書了入門,覺得看看這本書就足夠了。前端的異步解決方案之和異步編程模式在前端開發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讓編程更美好,我們就需要引入來降低異步編程的復雜性。 JavaScript Promise 迷你書(中文版) 超詳細介紹promise的gitbook,看完再不會promise...... 本書的目的是以目前還在制定中的ECMASc...
摘要:異步回調被作為實參傳入另一函數,并在該外部函數內被調用,用以來完成某些任務的函數,稱為回調函數?;卣{函數經常被用于繼續執行一個異步完成后的操作,它們被稱為異步回調?;卣{函數是事件循環回頭調用到程序中的目標,隊列處理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會運行它。 唯一比不知道代碼為什么崩潰更可怕的事情是,不知道為什么一開始它是工作的! 在 ECMA 規范的最近幾次版本里不斷有新成員加入,尤其在處理異步的問題...
摘要:函數調用會在內存形成一個調用記錄,又稱調用幀,保存調用位置和內部變量等信息。等到運行結束,將結果返回到,的調用幀才會消失。在進入內層函數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內層函數的調用幀替換掉外層函數的調用幀,從而大大減少內存占用。 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G3ZJ?w=4216&h=1900); 昨晚翻了一下,雖然都是一些舊知識,不過深入下去對照...
閱讀 2898·2021-11-15 11:39
閱讀 1884·2021-09-24 09:48
閱讀 1072·2021-09-22 15:36
閱讀 3597·2021-09-10 11:22
閱讀 3061·2021-09-07 09:59
閱讀 960·2021-09-03 10:28
閱讀 680·2021-09-02 15:15
閱讀 2748·2021-08-27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