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上面的函數聲明改為等價的函數表達式,就會在執行期間導致錯誤。函數內部的另一個特殊對象是,其行為與和中的大致類似。例如以上代碼會導致警告框中顯示函數的源代碼。這兩個函數都會正常執行并返回正確的結果。
函數是一段代碼,它只定義一次,但可以被執行或調用任意次。在 JavaScript 里,函數即對象,程序可以隨意操控它們。比如,可以把函數賦值給變量,或者作為參數傳遞給其他函數,也可以給它們設置屬性,甚至調用它們的方法。如果函數掛載在一個對象上,作為對象的一個屬性,就稱它為對象的方法。如果函數嵌套在其他函數中定義,這樣它們就可以訪問它們被定義時所處的作用域中的任何變量。
函數定義在 JavaScript 中,函數實際上是對象,每個函數都是 Function 構造函數的實例,因此函數名實際上也是一個指向函數對象的指針,不會與某個函數綁定。函數通常有以下3中定義方式。例如:
// 寫法一:函數聲明(推薦寫法) function sum (num1,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寫法二:函數表達式(推薦寫法) var sum = function(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 寫法三:Function 構造函數(不推薦寫法) var sum = new Function("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由于函數名僅僅是指向函數的指針,因此函數名與包含對象指針的其他變量沒有什么不同。換句話說,一個函數可能會有多個名字。例如: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console.log(sum(10,10)); // 20 var anotherSum = sum; console.log(anotherSum(10,10)); // 20 sum = null; console.log(anotherSum(10,10)); // 20沒有重載
將函數名想象為指針,也有助于理解為什么 JavaScript 中沒有函數重載的概念。
function addSomeNumber(num){ return num + 100; } function addSomeNumber(num, num2) { return num + 200; } var result = addSomeNumber(100); // 300
顯然,這個例子中聲明了兩個同名函數,而結果則是后面的函數覆蓋了前面的函數。以上代碼實際上與下面的代碼沒有什么區別。
var addSomeNumber = function (num){ return num + 100; }; addSomeNumber = function (num, num2) { return num + 200; }; var result = addSomeNumber(100); // 300
通過重寫代碼之后可以很容易明白,在創建第二個函數時,實際上覆蓋了引用第一個函數的變量 addSomeNumber。
函數聲明與函數表達式解析器在向執行環境中加載數據時,對「函數聲明」和「函數表達式」并非一視同仁。解析器會率先讀取函數聲明,并使其在執行任何代碼之前可用(可以訪問);至于函數表達式,則必須等到解析器執行到它所在的代碼行,才會真正被解釋執行。例如:
console.log(sum(10,10)); // 20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以上代碼完全可以正常運行。因為在代碼開始執行之前,解析器就已經通過一個名為函數聲明提升(function declaration hoisting)的過程,讀取并將函數聲明添加到執行環境中。對代碼求值時,JavaScript 引擎在第一遍會聲明函數并將它們放到源代碼樹的頂部。所以,即使聲明函數的代碼在調用它的代碼后面,JavaScript 引擎也能把函數聲明提升到頂部。把上面的「函數聲明」改為等價的「函數表達式」,就會在執行期間導致錯誤。例如:
console.log(sum(10,10)); // Uncaught TypeError: sum is not a function var sum = function(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除了上述區別之外,「函數聲明」與「函數表達式」的語法是等價的。
作為值的函數因為 JavaScript 中的函數名本身就是變量,所以函數也可以作為值來使用。也就是說,不僅可以像傳遞參數一樣把一個函數傳遞給另一個函數,而且可以將一個函數作為另一個函數的結果返回。來看一看下面的函數。
function callSomeFunction(someFunction, someArgument){ return someFunction(someArgument); }
這個函數接受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應該是一個函數,第二個參數應該是要傳遞給該函數的一個值。然后,就可以像下面的例子一樣傳遞函數了。
function add10(num){ return num + 10; } var result1 = callSomeFunction(add10, 10); console.log(result1); // 20 function getGreeting(name){ return "Hello, " + name; } var result2 = callSomeFunction(getGreeting, "Nicholas"); console.log(result2); // "Hello, Nicholas"
這里的 callSomeFunction() 函數是通用的,即無論第一個參數中傳遞進來的是什么函數,它都會返回執行第一個參數后的結果。要訪問函數的指針而不執行函數的話,必須去掉函數名后面的那對圓括號。因此上面例子中傳遞給 callSomeFunction() 的是 add10 和 getGreeting,而不是執行它們之后的結果。
當然,還可以從一個函數中返回另一個函數,而且這也是極為有用的一種技術。例如,假設有一個對象數組,我們想要根據某個對象屬性對數組進行排序。而傳遞給數組 sort() 方法的比較函數要接收兩個參數,即要比較的值。可是,我們需要一種方式來指明按照哪個屬性來排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定義一個函數,它接收一個屬性名,然后根據這個屬性名來創建一個比較函數,下面就是這個函數的定義。
function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propertyName) { return function(object1, object2){ var value1 = object1[propertyName]; var value2 = object2[propertyName]; if (value1 < value2){ return -1; } else if (value1 > value2){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
這個函數定義看起來有點復雜,但實際上無非就是在一個函數中嵌套了另一個函數,而且內部函數前面加了一個 return 操作符。在內部函數接收到 propertyName 參數后,它會使用方括號表示法來取得給定屬性的值。取得了想要的屬性值之后,定義比較函數就非常簡單了。上面這個函數可以像在下面例子中這樣使用。
var data = [{name: "Zachary", age: 28}, {name: "Nicholas", age: 29}]; data.sort(createComparisonFunction("name")); console.log(data[0].name); // Nicholas data.sort(createComparisonFunction("age")); console.log(data[0].name); // Zachary
這里,我們創建了一個包含兩個對象的數組 data。其中,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 name 屬性和一個 age 屬性。在默認情況下,sort() 方法會調用每個對象的 toString() 方法以確定它們的次序;但得到的結果往往并不符合人類的思維習慣。因此,我們調用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name") 方法創建了一個比較函數,以便按照每個對象的 name 屬性值進行排序。而結果排在前面的第一項是 name 為 "Nicholas",age 是 29 的對象。然后,我們又使用了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age") 返回的比較函數,這次是按照對象的age屬性排序。得到的結果是 name 值為 "Zachary",age 值是 28 的對象排在了第一位。
函數的形參和實參在函數內部,有兩個特殊的對象:arguments 和 this。其中,arguments 是一個類數組對象,包含著傳入函數中的所有參數。雖然 arguments 的主要用途是保存函數參數,但這個對象還有一個名叫 callee 的屬性,該屬性是一個指針,指向擁有這個 arguments 對象的函數。請看下面這個非常經典的階乘函數。
function factorial(num){ if (num <= 1)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num * factorial(num-1) } }
定義階乘函數一般都要用到遞歸算法,如上面的代碼所示,在函數有名字,而且名字以后也不會變的情況下,這樣定義沒有問題。但問題是這個函數的執行與函數名 factorial 緊緊耦合在了一起。為了消除這種緊密耦合的現象,可以像下面這樣使用 arguments.callee。
function factorial(num){ if (num <=1)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num * arguments.callee(num-1) } }
在這個重寫后的 factorial() 函數的函數體內,沒有再引用函數名 factorial。這樣,無論引用函數時使用的是什么名字,都可以保證正常完成遞歸調用。例如:
var trueFactorial = factorial; factorial = function(){ return 0; }; console.log(trueFactorial(5)); // 120 console.log(factorial(5)); // 0
在此,變量 trueFactorial 獲得了 factorial 的值,實際上是在另一個位置上保存了一個函數的指針。然后,我們又將一個簡單地返回 0 的函數賦值給 factorial 變量。如果像原來的 factorial() 那樣不使用 arguments.callee,調用 trueFactorial() 就會返回 0。可是,在解除了函數體內的代碼與函數名的耦合狀態之后,trueFactorial() 仍然能夠正常地計算階乘;至于 factorial(),它現在只是一個返回 0 的函數。
函數內部的另一個特殊對象是 this,其行為與 Java 和 C# 中的 this 大致類似。換句話說,this 引用的是函數據以執行的環境對象(當在網頁的全局作用域中調用函數時,this 對象引用的就是 window)。來看下面的例子。
window.color = "red"; var o = { color: "blue" }; function sayColor(){ console.log(this.color); } sayColor(); // "red" o.sayColor = sayColor; o.sayColor(); // "blue"
上面這個函數 sayColor() 是在全局作用域中定義的,它引用了 this 對象。由于在調用函數之前,this 的值并不確定,因此 this 可能會在代碼執行過程中引用不同的對象。當在全局作用域中調用 sayColor() 時,this 引用的是全局對象 window;換句話說,對 this.color 求值會轉換成對 window.color 求值,于是結果就返回了 "red"。而當把這個函數賦給對象 o 并調用 o.sayColor() 時,this 引用的是對象 o,因此對 this.color 求值會轉換成對 o.color 求值,結果就返回了 "blue"。
請大家一定要牢記,函數的名字僅僅是一個包含指針的變量而已。因此,即使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執行,全局的 sayColor() 函數與 o.sayColor() 指向的仍然是同一個函數。
ECMAScript 5 也規范化了另一個函數對象的屬性 caller。這個屬性中保存著「調用當前函數的函數的引用」,如果是在全局作用域中調用當前函數,它的值為 null。例如:
function outer(){ inner(); } function inner(){ console.log(arguments.callee.caller); } outer();
以上代碼會導致警告框中顯示 outer() 函數的源代碼。因為 outer() 調用了 inter(),所以 arguments.callee.caller 就指向 outer()。
在嚴格模式下,訪問 arguments.callee屬性,或為函數的 caller 屬性賦值,都會導致錯誤。
函數的屬性和方法JavaScript 中的函數是對象,因此函數也有屬性和方法。每個函數都包含兩個屬性:length 和 prototype。其中,length 屬性表示函數希望接收的命名參數的個數,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sayName(name){ console.log(name); }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function sayHi(){ console.log("hi"); } console.log(sayName.length); // 1 console.log(sum.length); // 2 console.log(sayHi.length); // 0
對于 JavaScript 中的引用類型而言,prototype 是保存它們所有實例方法的真正所在。換句話說,諸如 toString() 和 valueOf() 等方法實際上都保存在 prototype 名下,只不過是通過各自對象的實例訪問罷了。在創建自定義引用類型以及實現繼承時,prototype 屬性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在 ECMAScript 5 中,prototype 屬性是不可枚舉的,因此使用 for-in 無法發現。
每個函數都包含兩個非繼承而來的方法:apply() 和 call()。這兩個方法的用途都是在特定的作用域中調用函數,實際上等于設置函數體內 this 對象的值。首先,apply() 方法接收兩個參數:一個是在其中運行函數的作用域,另一個是參數數組。其中,第二個參數可以是 Array 的實例,也可以是 arguments 對象。例如: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function callSum1(num1, num2){ return sum.apply(this, arguments); // 傳入 arguments 對象 } function callSum2(num1, num2){ return sum.apply(this, [num1, num2]); // 傳入數組 } console.log(callSum1(10,10)); // 20 console.log(callSum2(10,10)); // 20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callSum1() 在執行 sum() 函數時傳入了 this(因為是在全局作用域中調用的,所以傳入的就是 window 對象)和 arguments 對象。而 callSum2 同樣也調用了 sum() 函數,但它傳入的則是 this 和一個參數數組。這兩個函數都會正常執行并返回正確的結果。
call() 方法與 apply() 方法的作用相同,它們的區別僅在于接收參數的方式不同。對于 call() 方法而言,第一個參數是 this 值沒有變化,變化的是其余參數都直接傳遞給函數。換句話說,在使用 call() 方法時,傳遞給函數的參數必須逐個列舉出來,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function callSum(num1, num2){ return sum.call(this, num1, num2); } console.log(callSum(10,10)); // 20
在使用 call() 方法的情況下,callSum() 必須明確地傳入每一個參數。結果與使用 apply() 沒有什么不同。至于是使用 apply() 還是 call(),完全取決于你采取哪種給函數傳遞參數的方式最方便。如果你打算直接傳入 arguments 對象,或者包含函數中先接收到的也是一個數組,那么使用 apply() 肯定更方便;否則,選擇 call() 可能更合適。(在不給函數傳遞參數的情況下,使用哪個方法都無所謂。)
事實上,傳遞參數并非 apply() 和 call() 真正的用武之地;它們真正強大的地方是能夠擴充函數賴以運行的作用域。下面來看一個例子。
window.color = "red"; var o = { color: "blue" }; function sayColor(){ console.log(this.color); } sayColor(); // red sayColor.call(this); // red sayColor.call(window); // red sayColor.call(o); // blue
這個例子是在前面說明 this 對象的示例基礎上修改而成的。這一次,sayColor() 也是作為全局函數定義的,而且當在全局作用域中調用它時,它確實會顯示 "red",因為對 this.color 的求值會轉換成對 window.color 的求值。而 sayColor.call(this) 和 sayColor.call(window),則是兩種顯式地在全局作用域中調用函數的方式,結果當然都會顯示 "red"。但是,當運行 sayColor.call(o) 時,函數的執行環境就不一樣了,因為此時函數體內的 this 對象指向了 o,于是結果顯示的是 "blue"。
使用 call() 或 apply() 來擴充作用域的最大好處,就是對象不需要與方法有任何耦合關系。在前面例子的第一個版本中,我們是先將 sayColor() 函數放到了對象 o 中,然后再通過 o 來調用它的;而在這里重寫的例子中,就不需要先前那個多余的步驟了。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06921.html
摘要:前端日報精選你可能不知道的前端知識點譯在服務端渲染的實現掘金小前端創建或文件并瀏覽器導出下載張鑫旭鑫空間鑫生活代理服務器淺析知乎專欄快速打造簡易高效的配置掘金中文譯組件解耦之道楓上霧棋的日志第期什么樣的工程師才能算老司機 2017-07-05 前端日報 精選 你可能不知道的前端知識點[譯] React 在服務端渲染的實現 - 掘金小tip:JS前端創建html或json文件并瀏覽器導出...
摘要:前端日報精選聽說你沒來總結個人使用過的移動端布局方法新特性簡介用寫組件坦然面對應對前端疲勞中文深入理解筆記函數前端架構經驗分享系列教程之創建頁面元素龍云全棧系列教程之定位頁面元素龍云全棧第期與表單驗證技術周刊期知乎 2017-07-17 前端日報 精選 聽說你沒來 JSConf 2017?總結個人使用過的移動端布局方法 - Rni-L - SegmentFaultNode.js v8....
摘要:前端最基礎的就是。幫助從舊的事件方法轉換,和。方法移除用綁定的事件處理程序。特定的事件處理程序可以被移除元素上提供事件名稱,命名空間,處理函數。用于過濾器的觸發事件的選擇器元素的后代。事件觸發模擬觸發原生使用觸發。 前端最基礎的就是 HTML+CSS+Javascript。掌握了這三門技術就算入門,但也僅僅是入門,現在前端開發的定義已經遠遠不止這些。前端小課堂(HTML/CSS/JS)...
摘要:前端最基礎的就是。幫助從舊的事件方法轉換,和。方法移除用綁定的事件處理程序。特定的事件處理程序可以被移除元素上提供事件名稱,命名空間,處理函數。用于過濾器的觸發事件的選擇器元素的后代。事件觸發模擬觸發原生使用觸發。 前端最基礎的就是 HTML+CSS+Javascript。掌握了這三門技術就算入門,但也僅僅是入門,現在前端開發的定義已經遠遠不止這些。前端小課堂(HTML/CSS/JS)...
摘要:全棧數據之門前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由之光,你是我的眼基礎,從零開始之門文件操作權限管理軟件安裝實戰經驗與,文本處理文本工具的使用家族的使用綜合案例數據工程,必備分析文件探索內容探索交差并補其他常用的命令批量操作結語快捷鍵,之門提高效率光 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K0aK?w=350&h=350); 全棧數據之門 前言 自強不息,...
閱讀 1640·2021-09-02 09:55
閱讀 1108·2019-08-30 13:19
閱讀 1403·2019-08-26 13:51
閱讀 1452·2019-08-26 13:49
閱讀 2380·2019-08-26 12:13
閱讀 461·2019-08-26 11:52
閱讀 1908·2019-08-26 10:58
閱讀 3089·2019-08-26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