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99真实实拍_久久不雅视频_高清韩国a级特黄毛片_嗯老师别我我受不了了小说

資訊專欄INFORMATION COLUMN

掌握這條Linux主機sar命令,服務器性能問題一網打盡

Tecode / 2182人閱讀

摘要:它的英文全稱是,意為系統活動情況報告。是目前上最為全面的系統性能分析工具之一,通過該命令可以全面地獲取系統的運行隊列磁盤讀寫分區交換區內存中斷和網絡等性能數據。因此可以用它來找出一些性能問題,幫助我們提升服務器的性能做出很好的決策指引。

image.png
首先我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這個命令幾乎沒有用過(尷尬)。最近在翻查Linux的一些命令,發現自己居然對它很陌生,所以趕緊惡補一下,擴充一下自己。

sar它的英文全稱是:System Activity Reporter,意為系統活動情況報告。是目前 Linux 上最為全面的系統性能分析工具之一,通過該命令可以全面地獲取系統的 CPU、運行隊列、磁盤讀寫(I/O)、分區(交換區)、內存、CPU 中斷和網絡等性能數據。因此可以用它來找出一些性能問題,幫助我們提升服務器的性能做出很好的決策指引。

sar命令格式講解

sar [options] [-o filename] interval [count]

在上述命令格式中,各參數的含義如下:
-o filename:filename 為文件名,此選項表示將命令結果以二進制格式存放在文件中
interval:采樣的間隔時間,需要手動設置
count:采樣的次數,可以自定義,默認是為1
options:命令選項,大概有十來種,詳細如下:

選項值 選項說明
-A 顯示系統所有資源設備的運行狀況
-u 顯示系統所有CPU的負載狀態。
-d 顯示系統所有硬盤設備的活動信息
-r 顯示系統內存和交換空間的情況
-b 顯示I/O和傳送速率情況
-n 顯示網絡運行狀態,此選項后可跟 DEV(顯示網絡接口信息)、EDEV(顯示網絡錯誤的統計數據)、SOCK(顯示套接字信息)和 FULL(等同于使用 DEV、EDEV和SOCK)等
-q 顯示運行列表中的進程數、進程大小、系統平均負載等
-R 顯示進程在采樣時的活動情況
-y 顯示終端設備的活動情況
-w 顯示系統交換活動的狀態

以上只是列出來了部分選項,更多的選項可以通過man sar來查看。

使用舉例

1、比如我們想要查看系統CPU的整理狀況,每3秒統計一次,總共統計4次,可以執行:

sar -u 3 4

執行結果如下圖:
image.png

在執行結果中,總共有8列,第一列很清楚的知道是統計時間,第二列表示是所有cpu。

  • %user:用于表示用戶模式下消耗的 CPU 時間的比例;
  • %nice:CPU處在帶NICE值的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例;
  • %system:系統模式下消耗的 CPU 時間的比例;
  • %iowait:CPU 等待磁盤 I/O 導致空閑狀態消耗的時間比例;
  • %steal:利用 Xen 等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等待其它虛擬 CPU 計算占用的時間比例;
  • %idle:CPU 空閑時間比例。

通過上面對結果列的解釋,我們應該需要注意的是iowait和idle,如果 iowait的值偏高,則表示遇到了I/O瓶頸;idle值偏高,則表示CPU比較空閑。如果idle值高但系統響應比較慢,有可能這個時候CPU在等待內存分配,這個時候我們應加大內存容量。如果idle值如果一直偏低,一般情況大家都認為低于10,那么我們就需要解決cpu的問題。

2、比如我需要查看內存的使用情況,每3秒統計一次,總共統計5次,可以執行:

sar -r 3 5

執行結果如下圖:
image.png

各列的說明如下:

  • kbmemfree:這個值和我們執行free命令之后的free列值會基本一致,它不包含緩存和緩沖空間(buffer和cache的空間)
  • kbmemused:這個值和我們執行free命令之后的used列值會基本一致,它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間
  • %memused:kbmemused值和內存總量的一個百分比
  • kbbuffers和kbcached:這兩個值就是free命令中的buffer和cache
  • kbcommit:保證當前系統所需要的內存,即為了確保不溢出而需要的內存(RAM + swap)
  • %commit:這個值是kbcommit與內存總量(包括swap)的一個百分比
  • kbactive:活動內存量
  • kbinact:不活動內存量
  • kbdirty:等待寫入磁盤的內存,以KB為單位

3、如果想要查看系統磁盤的讀寫性能,每3秒統計一次,總共統計5次,可執行如下命令:

sar -d 3 5

image.png

各列的說明如下::

  • tps:每秒從物理磁盤 I/O 的次數。注意,多個邏輯請求會被合并為一個 I/O 磁盤請求,一次傳輸的大小是不確定的
  • rd_sec/s:每秒讀扇區的次數
  • wr_sec/s:每秒寫扇區的次數
  • avgrq-sz:平均每次設備 I/O 操作的數據大小(扇區)
  • avgqu-sz:磁盤請求隊列的平均長度
  • await:從請求磁盤操作到系統完成處理,每次請求的平均消耗時間,包括請求隊列等待時間,單位是毫秒(1 秒=1000 毫秒)
  • svctm:系統處理每次請求的平均時間,不包括在請求隊列中消耗的時間
  • %util:I/O 請求占 CPU 的百分比,比率越大,說明越飽和

這里我只演示了幾個參數的使用講解,關于其他參數的用法,大家可以自行運行進行查看。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m.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25916.html

相關文章

  • 一文掌握 Linux 性能分析之網絡篇(續)

    摘要:這是性能分析系列的第五篇,前四篇在這里一文掌握性能分析之篇一文掌握性能分析之內存篇一文掌握性能分析之篇一文掌握性能分析之網絡篇在上篇網絡篇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幾個網絡方向的性能分析工具,本文再補充幾個。 本文首發于我的公眾號 CloudDeveloper(ID: cloud_dev),專注于干貨分享,號內有大量書籍和視頻資源,后臺回復「1024」即可領取,歡迎大家關注,二維碼文末可以掃。...

    zero 評論0 收藏0

發表評論

0條評論

最新活動
閱讀需要支付1元查看
<